养生送死,慎终追远,是为人子的天职,家庭的大事。
旧时的丧葬仪式,视家庭景况而作安排。一般仪式是祖父母或父母逝世后,给穿好衣着,先行拜香,用升子装满粮
食,如亡人70多岁,就在粮食上摆80个纸钱,长子身披红衣点一住香,磕一个头,便插在一个纸钱方孔内,如此直到
拜完,才抬尸体停灵床,大家在大门外烧纸,设置灵堂,前悬灵帐、伴灵纸,同时请阴阳出殃状,择定安葬日期,隔夜
或第三日夜孝子亲视含殓。 继续阅读
作者归档:Oscar
骨灰下葬的仪式及讲究
骨灰盒下葬时的流程以及禁忌
1、选定安葬骨灰盒的地点
2、提前备好陪葬用品。
3、由逝者亲属在落葬师的陪同下,先在落葬的墓穴内焚烧少量黄纸,俗称为“暖穴”,以表示逝者也有了“温暖
的家”。 继续阅读
山西柳林礼生唱祭文习俗
礼生唱祭文习俗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北孟门镇、王家沟乡、成家庄一带的民间礼俗。
当地老人在去世后,子女为其送丧,要聘请当地有学问、有威望的人充当礼生,俗称礼教先生,并由礼教先生主持
悼念仪式,编、唱祭文。祭文紧密结合逝者的生平,声情并茂,押韵上口,有着很强的劝世功能。
丧事请礼生唱挽歌的习俗起源于周代。后来,周公旦修订周礼,形成了“婚、丧、冠、祭”的基本礼仪。据《永宁
州志》记载,永宁州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都要在大成殿举行祭孔仪式,所行之礼及礼生唱赞的仪式载于其中,与今流传
于柳林县孟门镇、王家沟乡、成家庄镇一带的丧事唱赞的仪式基本相同。 继续阅读
河南林州丧葬习俗
林县民间称埋葬者为“办白事”,仪规繁琐。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过葬仪葬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贫民
以孝为重,轻殓薄葬,富户则重殓厚葬。所以有“穷家埋人,富家进而银”之说。1950年以后,处理丧事注重节俭,
用花圈和拘联表示哀思。为了小占耕地,大都深埋不留坟头。1980年以后,民间出现了“红白理事会”,殡葬新风正
在形成。 继续阅读
甘肃陇西丧葬文化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类生于斯,长于死,死于斯。
从宇宙大生命的洪流中看,有生就有死,生命在生生死死之中循环着,死乃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人类对死亡的不
同认识和看法,形成了民间一套奇特的丧葬文化。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
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
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中国不同民族
和不同文化,造成各地不同的葬法、葬式,也造成了不同的葬制。葬法和葬式受自然环境、生存、形态、宗教信仰的影
响较大,而葬制则主要受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的影响更多,这使得我国的丧葬文化具有多元性。 继续阅读
湖北仙桃民间丧葬习俗
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故旧时办丧事有多道程序。仙桃市(原沔阳县)为荆楚故地,古时“楚人信鬼
巫,重淫祀”,其巫风巫俗也渗透到仙桃目前的丧葬礼仪中。
解放前丧礼繁缛,封建迷信色彩浓厚。有钱的人家设灵堂、安灵牌,悬挽联、做道场法事,超度亡灵。
据悉,仙桃民间办理葬前丧事,主要包括围坐送终、抹尸装束、告丧亲友、丧鼓伴灵、设坛做斋、入殓追悼等内
容。而丧葬活动并非随着死者的安葬而结束,在安葬死者后,还要定期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民间的祭祀活动重点是服
丧、祭扫、家祭。 继续阅读
河北文安丧葬习俗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
一、请忙事人
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长辈的带领
下,前去邀请。见面后要先磕头,然后讲明家中谁谁谁过世了,请去操办此事。有“孝子头,满街留”的习俗。无论什
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总管和邻里忙事人是有求必应的。就是“麦子熟掉头”,也顾丧事这头。“顾的了这头,顾不了那
头”就是从这来的。 继续阅读
人死后为何遮住脸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这是必须正视的自然规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很多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尽管各民族区域
虽有不同,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丧葬仪式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一般包括停尸
仪式、报丧仪式、招魂仪式、做七仪式、吊唁仪式、入殓仪式、丧服仪式、出丧仪式、哭丧仪式、下葬仪式等,让逝者
更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 继续阅读
农村丧葬习俗:做七
农村丧葬习俗里,人去世后会有一些必须的流程,除了停放遗体、报丧等,排在第四的则就是“做七”仪式。
这个仪式其实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在人去世7天后,每逢7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后,整个“做七”仪式才算结束。
“头七”到“七七”事宜
在做“头七”之前,去世第六天需要先举行“上望”仪式,第六天午夜,也就是“头七”凌晨。 继续阅读
湖北枝江丧葬习俗
枝江位于长江北岸,境内长江与清江、玛瑙河、沮漳河交汇,是宜昌三峡的门户。枝江的丧葬礼仪混杂变异,既有
楚俗根基又有巴俗影子,更有枝江的地域特色,奇特而丰富多彩。
枝江一带对死人有特定名称:未满3岁而夭折的称为“化生子儿”,意在这儿是父母的前世孽债,葬时应火化却又
不忍心,只是施行葬事的人将其锤破,以免再“脱生”害人;未满12岁而死的称为“短命鬼”;未满30岁而死的称为
“少年亡”;兄弟夫妻之间称先死的为“死鬼子”;年过六旬而过的才视为正常,对此不说死,一般说“老了”、“过
了”、“拿了脚”、“走了路”,或说“已故”、“逝世”、“仙逝”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