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本地居民对丧葬很重视,临死时,往往是家人为其淋浴,理发,更换衣服(称为寿衣:里面棉袄棉裤,外着
黑色丧服),一般寿衣是五至七件,不钉扣(避“扣”字音讳),不码边,寿衣质地穷富有别。病人要咽气的时候,将
之抬至停尸的拍子上,不使死在炕上。咽气时含压口钱(铜钱),压口钱露出嘴外一半。男者死时脚穿白底皂鞋,女者
死时脚穿“莲花鞋”。脸蒙黑布,脚绊红绳,手拿面制的打狗干粮、打狗棒。 继续阅读
分类目录归档:百科
老北京民俗 丧礼习俗
老北京的民间丧葬和其他地方一样,一般都是实行土葬,丧葬仪礼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一种反映,是佛、道两
教的宗教仪式和纯民俗的综合形式,繁琐复杂,有”倒头”、”接三”、”送库”、”成主”、”发引”、”烧伞”、”烧船桥”、”一
百天”、”办周年”等许多讲究、说词。
老北京民俗——倒头
“倒头”,即当病人尚未咽气之前,就从原来住的炕上换到另外准备床板(叫太平床或吉祥床)上,说是不能叫死人
背着炕走,否则不吉利。趁病人还没咽气,首先将寿衣给他穿好,咽气后,如果死者上边没有长辈就将尸体停放在堂屋
正中,否则只能停放在偏房,叫”小殓”。 继续阅读
陕西杨凌丧葬习俗
杨凌区丧葬习俗
1、临终支床 老人临终前,儿女给洗身、整容、穿寿衣、并搬到提前支好的床上;禁忌老人死在炕上。老人绝气后烧
倒头纸,点蜡烛,盖遮脸纸,大门贴上白纸,以示老人去世。
2、报丧 人亡后,由族中1至2人迅速将噩耗报于亲戚,使亲属做好吊唁准备。 继续阅读
三峡人的传统葬礼
“做白事”又叫办丧事,三峡人迄今重视丧事葬礼,重程序重热闹,乡邻亲友闻信即到,“人死众家丧,打伙来帮
忙”,所有参与丧事的人和孝家一起,将亡者“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丧俗惯例,烧“落气纸”, 在大门外鸣放鞭炮“报丧”, 请总菅安排丧事,乡邻搭孝棚、设灵堂,准备堂祭;请响
匠班子、请巫师,请厨师。
总菅定人手和分工,菅理全过程。从围绕堂祭搭孝棚、设灵堂开始,其后的守灵、开席、闹夜,再后的封敛、出
殡、下葬,到圆坟、回灵,直至最后一个晚餐结束送客.他安排丧事的人员,包括礼房, 继续阅读
盘锦白喜事酒俗
旧时,在盘锦,不论是乡村还是城里,出殡时间都是早晨日出前,在上午十点钟前,基本就已安葬完毕了,所以都
回到丧家吃饭。这种宴席叫“答谢宴”,也称丧宴、白宴、回灵饭、辞灵饭,没有婚礼酒宴程序那样繁琐。普通人家准
备的大多很简单,以吃饱为度。主要有丸子、粉条汤、豆腐等。其中丸子表示丧事在亲友、邻里的帮助下办得圆圆满
满;粉条表示如泪如涕,暗寓对逝者的追念之情;而大豆腐则是必上的菜,也是压桌菜,因为它是白色的,含祭奠的意
思。如有鸡蛋类的菜,则要最后上,原因有“滚蛋”的谐音,有逐客之嫌。生活殷实的人家才会上鸡、猪肉炖粉等菜。 继续阅读
湘潭殡葬旧俗
湘潭县殡葬旧俗受佛家天堂、地狱、轮回之说的影响很深,且参加朱子家礼,十分烦琐。
湘潭县死了人惯用木棺土葬,人尚未死就置备棺材,又称“寿材”,用杉木做成,也有用楠木或其它木材做的;做
棺材的木材筒数要成双以“十合”(即十筒木材做的)为最好,做好后涂上桐油,漆黑漆;儿女为置备“寿衣”,分内
衣、交衣,兰衫(外衣),因避讳“纽”字和“扭”字同音,寿衣均不钉纽扣,只缝飘袋。衣料:除缎子外(因忌
“缎”字与“断”谐音),别的料子都行,件数成单数。寿被、寿鞋,有女儿的女儿赠送。 继续阅读
俄罗斯民间葬礼
俄罗斯人从十六世纪末信仰东正教,开始实行土葬,葬礼的步骤众多;如停尸、举行教堂葬礼、殖仪、送葬、哭丧
等。人死后,首先是洗尸,然后换衣。死者如是密斯,要把她扮成新娘的样子,然后为死者换衣。停放在大众场地陈放
尸体供吊唁者瞻仰祭奠。住室所有的镜子都要蒙布,接上红两色彩布,陈放尸体的头朝圣像,脸朝门,在神父或修女唱
赞美诗后,方可入棺,棺材是用困木凿成的两个木榴、棺材内要插进面包、盐、武器、用具等生活务必品。另外抬死尸
时,死者的头务必朝前从后门或从窗户抬出去。尸体抬出后,要立即扫地泼水,以抵抗者再来伤害活人。 继续阅读
普宁丧葬习俗
普宁旧时丧葬礼俗贫富差别很大,豪富者葬礼有停柩七日,连宵”做好事”的(客俗称”放水灯”);贫者则从简从俭,
甚至有买不起棺材用草席卷埋的。乡俗以年龄未上50岁而亡者为早逝,葬俗也从简。
老人亡故,旧俗葬礼一般步骤有:
初终
老人将亡,先移入厅堂,人气绝后,卧放冥椅。子孙以清香一束插进小钵内贮水,用新面巾为死者洗脸。客俗则用
钵到溪边舀回长流水为死者洗脸抹体,谓之”买水抹尸”。 继续阅读
什么叫做亡斋
做斋、做好事、做佛事,皆是做道场,为死者超度亡灵的仪式。据清嘉庆《澄海县志》”丧礼”所载注:”俗男人死做
旬,月朔、十五也是;女人死做七,则七七四十九日止。”故做亡斋又有人叫”做旬”、”做七”。做道场的时间,简者一天半
日,繁者有至百日而后撤灵者。超度仪式,除在灵前念经外,隆重者多在宽敞地方”设厂”(搭棚)举行。请释教僧尼超度
者所设厂场相似佛堂,中间接观音大士像,旁挂佛家对子及阴间循环报应故事彩图。
观音像座前摆香案,陈放香炉或死者画像以及三牲粿品,旁列纸囝、纸马、纸鹤、纸箱、纸柜、纸桥、纸塔等等供
死者阴间或升天使用的模拟物品。现代丧家有模拟现代化生活用物、糊制弹力睡床、音响电器、汽车、飞机、港币、美
钞摆设者。丧事不但独设厂,而到佛堂超度者也常有。
超度的节目内容也繁简差别,步骤不一,通常以诵灵前经贯串始终。佛道两家都通过唱诵佛曲、法曲宣扬孝道和循
环报应思想。佛家的节目,除在灵前诵经外,还有过桥、礼血盆、撤花、走贡、走五方、沐浴、追荐等。 继续阅读
台湾汉人的丧葬仪礼
台湾民间另有“捡骨”之俗。捡骨,俗称“捡风水”,又称“二次葬”,即人死后第一次葬时比较简单,埋得较
浅,宅兆不包水泥和石灰,不立正式墓碑;待五至七年之后,尸体已经腐败,择吉日挖开墓地,捡拾遗骨,经洗净、曝
晒,再装入骨坛择吉地正式埋葬。骨坛又称“黄金瓮”,是高约二尺,直径一尺的圆形特制陶瓮。其款式依性别差别而
有所差别:男性的图案是“双龙拜塔”,女性的图案则是“双凤抢珠”,坛盖则都是“前寿后福”。
在台湾西南沿海一带,“捡骨”属于专门行业。专门从事这一行业的捡骨人俗称“土公仔”,包工包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