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百科

殡葬知识丧葬习俗百科

陕西商洛道场念词

| 百科

“灵屋一座易造成,画梁雕栋色色新。亡人带到阴曹府,府曹路上住家庭。”
“金童玉女一般大,付与亡魂带阴间。你到阴间要听话,叫你干啥就干啥。”
“金山银山分片修,山上金银无其数,亡人带到阴曹去,金银财宝用不愁。”
“宝莲灯一串又一串,挂在灵房大门前。金光闪闪真好看,照明走路也方便。”
“钱串一串又一串,金银财宝几千万。亡人带到阴曹府,金银财宝聚满罐。” 继续阅读

陕西商洛孝歌 十殿游

| 百科

“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别的闲言暂不唱,听唱一段劝世文。
一劝君来奉劝君,劝人男女早修行,称上一斤十六两,一斗粮食有十升。莫用大斗和小秤,大斗小秤坏良心,善恶
到头有报应,远报儿孙近报身,智呆咽哑不会说,公平交易顺人心,九归算盘清如水,莫把笔尖暗杀人。家中若存有别
饭,路上往来有饥人,缺手断脚到此地,耳聋眼瞎不能行,远方乞讨来到此,遇住快快打发行,茶饭里面阴功大,积些
阴德与儿孙。百年之后归阴府,赛过念经看佛文,修行得道有好处,修行不到受苦心。衣禄阳寿天注定,生死由命不由
人,万事都有人计算,只有富贵没有贫。男人修行成佛道,女人修行做观音,神仙都是凡人修,只怕凡人不诚心。不知
好人怎样做,明明白白一片心。 继续阅读

陕西商洛百日祭道场

| 百科

“打三更不打四更,叫声车夫你们听清:
今天晚上烧的银钱无数,金子装箱,银子入库。转身亡人听端详:付与你一把钥匙腰里装,你把它带到阴曹府,想
开哪箱开哪箱。
今天晚上路又滑天又黑,空中下的是小雨,莫要弄坏亡人的好宝贝。西天路上路途遥远,翻山越岭,坐车坐船。要
带够足够的盘缠,抬的抬,搬的搬,扛的扛,掮的掮。脚放麻利,手往利索。
总之一句话,平平安安,安安全全,把亡人护送到蓬莱仙山。”

奇异风俗!细数那些恐怖奇异的传统葬礼

| 百科

在世界各地会有很多奇风异俗。今天就说说葬礼,在中国传统的葬礼一般是给死者穿上寿衣,其意义是让死者的灵
魂得到超度。那么,其他国家的葬礼又是什么样的呢?
殉葬
我们相对比较了解了,古时候似乎全世界各地都有殉葬的风俗,地位越高陪葬的人越多。你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就知
道了。其实现在在世界上仍然还有殉葬的风俗,如在亚马逊丛林中的一些原始部落,还有南太平洋斐济群岛上的一些原
始部落,他们还保留着殉葬的风俗。 继续阅读

庄严肃穆天葬台 探访神秘的藏地传说

| 百科

那令世人震惊的骷髅墙,庄严肃穆的天葬台,盘旋飞翔的鹰鹫,举世无双的天葬场面,形成一个神秘世界。这种西
藏独特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着无数有缘或无缘走上西藏高原的人。但西藏到底有没有骷髅墙,就连许多老西藏也仅仅
是听说而己,没有几个有缘走近。
西藏著名作家马丽华在《藏北游历》一书中肯定地说西藏有骷髅墙,在藏北的多多卡便成为全西藏唯一保存头骨的
天葬台了。 继续阅读

巴蜀人奇特船葬 坚信灵魂永不灭

| 百科

船葬是中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船棺葬分露天葬和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
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的船棺是独木舟形,史称“架壑船棺”、
“仙船”、“舟船”等,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间。下面就去了解一下吧。
近年考古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整段木头刳成,上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处;
盖作半圆形,内部刳空如船逢状。据文献记载,中国中南地区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
“沉香船”、“仙人舟”。船棺土葬系四川古代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 继续阅读

安徽五河丧葬习俗:讨寿碗

| 百科

旧时,安徽五河县有讨寿碗的丧俗。
古稀老人去世后,一般在家主屋(也称堂屋)停尸三天,第二天晚上办丧宴(正席),第三天早上便宴(流水席)
后送殡。特别是第二天晚上的丧宴过后,人们都喜欢去讨“寿碗”。
五河人讨寿碗,仅限于年岁大的人去世,而活着的人做寿没有讨寿碗的习俗,且活着的人在五河一般不做寿,即使
做寿也不多见,因为五河人忌讳活人做寿。 继续阅读

你不知道的丧葬礼仪-吹匠

| 百科

隔着山坳,那首家喻户晓的乐曲《纤夫的爱》用喇叭演奏着,远远地热闹地传到我平静的耳中。一打听,原来是山
冲里有人家在办丧事。我很纳闷,办丧事吹奏这欢快的曲子,是不是太幽默了?儿时的伙伴祖传告诉我,这你就少见多
怪了。这家去世的老人93岁高寿,他的孩子们说,以往乡下人活到60岁,“灵牌子能折角”就很满足了。老爹爹早过
了古稀之年,寿终正寝,也算是功德圆满,喜事一桩。乡邻亲友没人责怪,反倒觉得说得在理。于是,他让喇叭手也吹
些欢快的曲子,让活人乐呵乐呵,让逝者在乐曲中上路,轻松“大胆往前走”。 继续阅读

李希凡同志逝世

| 百科讣闻

李希凡,中共党员。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红楼梦评论集》《弦外集》《论“人”和“现实”》《管见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寸心集》《题材·思想·艺术》《〈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燕泥集》《冬草》《艺文絮语》《沉沙集》,主编《红楼梦大辞典》等。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终身研究员李希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0月29日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安庆丧葬习俗——走灯

| 百科

皖南地带,人家常有二喜。是为红喜与白喜。红喜是指结婚、生子、高升等喜庆之类;白喜却是老人升天,老人白
柒等等(其他任何非正常自然死亡除外)。这两喜相同之处,便是大摆宴席,同村亲戚之人聚合一堂。但明显不同是在
宴席之菜肴上,白喜区别于红喜是菜的种类与数目,红喜为双,白喜为单。红喜菜肴放放枣,白喜则无。另外还在于鼓
乐方面,红喜多是喇叭,而白喜多则鼓,镲,(有大镲,小镲)等等。红喜中的镲音是开放,欢喜之乐,而白喜确是闭
合,沉重哀悼之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