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百科

殡葬知识丧葬习俗百科

邢台内丘丧葬习俗:打灵棚与二十四孝图

| 百科

在邢台内丘有一个习惯,出殡时都要在冲街口的地方打灵棚守灵,而打灵棚的棚布内都绘有“二十四孝图”。
这个习俗还是因孝子郭巨流传下来的。
据说,郭巨死后,因河南林县、山东肥城、河北内丘的百姓都要葬埋他的遗骨,最后肥城埋遗骨,林县堆衣冠冢,
而内丘建了扁鹊庙。
建庙之前,内丘百姓在郭巨庙庙址上先打起了灵棚,立灵碑以示纪念。为了更好的传扬郭巨的故事,人们在布棚内
画上了郭巨孝母埋儿获黄金的故事。 继续阅读

邢台沙河丧葬风俗

| 百科

丧葬俗称“过白事”。旧时普遍实行土葬,用棺材盛尸,掘土为墓,埋棺其中,堆坟立碑。殡葬仪式繁杂,规模盛
大,并有浓厚迷信色彩。近年来,推行殡葬改革,号召实行火葬,提倡开追悼会。禁止大操大办。然而大多数地区仍以
土葬为主,丧葬仪式程序大致如下:
初终
亲人病危、昏厥,晚辈手持亲人所穿的鞋,上房沿摔打呼唤:“爹(娘)穿鞋!爹(娘)回来!”俗称“叫魂儿”。 继续阅读

邢台平乡丧葬习俗

| 百科

邢台平乡丧葬习俗
本县民间丧葬仪式一般分为停灵、入殓、出殡、埋葬、复三等。
停灵
一般在人断气之际速著衣冠,谓“穿送老衣”,里单外棉,女戴首饰、著裙,男戴帽著袍。装裹毕,将事先备好的
纸马焚于死者头前,谓“烧倒头马”,遂用木床停尸于老宅正屋。尸仰卧,床上铺褥,床边束草(谓隐身草),就绪后,
子女及晚辈方痛哭于侧。并插“纸骨朵”(以亡人享年为数目)于巷侧,男左女右,至人入殓后焚烧。 继续阅读

哪些人死了不能进祖坟

| 百科

祖坟,自己的祖宗们都是埋葬在这个地方的,可不是所有人死了都是可以进入祖坟的,那么哪些人死了不能进祖坟
呢?
未出嫁的女子死后不入祖坟
一般女人从夫家,她家的祖坟是夫家的祖坟。如果未出嫁而死,一般不入祖坟地,只能埋在坟地的地边或路旁。未
出嫁的女子是脸朝外的人,祖宗不收。按照常理来说,葬在祖坟里面,会导致后代出现严重的问题,轻者破败伤残,重
者会祸及后代人丁,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能进入祖坟的原因。 继续阅读

惠州客家:哭十二月(丧父哭词)

| 百科

正月一日炮仗响,今日无爷苦楚在孝堂。二月鲫鱼埋落土並 ,寻鱼容易见爷难。三月谷种都下了黄泥,神仙难点
谷芽齐。四月手巾包米去问姓,问爷唔应泪双流。五月人家都话龙舟节,今日无爷都唔敢睇龙舟。六月苦瓜到底苦,七
月芒果批皮都到底酸。八月人家都讲中秋节,月亮圆圆我无爷。九月坟头挂白纸,白纸茫茫泪双流。十月江边人打盂兰
醮,今日无爷唔敢睇盂兰。十一月时寒都霜雪大,无爷携带儿寒酸。十二月人家都讲新年到,家家户户贴门神,人贴金
钱金纸我无份,睇人欢喜贴蓝钱。
附注
哭丧在惠州旧时颇为流行,哭者多是妇女,调式相对固定,哭词则根据死者与哭者的关系而定,往往不拘一格,临
场发挥。
爷:父亲。
孝堂:灵堂。
埋落土並:这里指隐藏在水底烂泥中;土並,读如“办”,烂泥。 继续阅读

湖北浠水丧葬习俗

| 百科

据考证,明代以前葬礼比较简朴,自清初朝廷推行丧葬礼仪以来,致使“薄养厚葬”之风盛行,甚至重视“白喜”
不亚于“红喜” 。
送老
老人弥留之际,子女要守候跟前,叫“送老”,离家很远的子女也必须赶回“送老”。老人去世不叫死,称“老”
“老人”。死者咽气时要烧大量的纸钱,叫“落气钱”。 继续阅读

太原市郊丧服之“拖拖”

| 百科

在太原市郊的白事宴上,几乎都会见到一些穿孝的男女,孝帽后面拖着两条飘带。在武家庄一带,管这两条飘带叫
“拖拖”。
“拖拖”,用宽5寸至6寸,长约七尺的白布制成。将白布往中对折成两层,缝起来。中间部分围成个帽圈,剩余部
分约二尺多长拖于脑后。如果用于女性,因不围帽圈,用布要短一些。这两条飘带,绝对不能缝成一样长,讲究“男左
女右”,即去世的是男性时,左边的要短一些,去世的是女性时,则右边的要短一些。这样,生人根据白事宴上“拖
拖”的长短即可判断出这家人去世的是男是女。缝成一样长或弄反了长短,都十分忌讳。 继续阅读

太原市郊丧服:“腰孝”

| 百科

在太原市郊的白事宴上,有一种男性丧服比较特殊。这些人除头上戴有孝帽外,腰间还系着一条宽一尺多、长约六
尺的白布带。在武家庄一带,管这种丧服叫“腰孝”。
“腰孝”的适用人群为两种,一种为儿子、孙子的亲家,即儿媳或孙媳的兄弟及姐妹的丈夫;另一种为女婿或孙女
婿。如果孝子或孝孙的老丈人和女儿或孙女的老公公在世,他们一般不会亲自出席这样的丧事,但事宴上的礼房先生会
检点并安排给他们拉(制作)一条腰孝,让其儿子带回去,叫作“回腰孝”。 继续阅读

太原市郊丧服:“喜孝”

| 百科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个人高寿且无疾而终,是行善积德的结果,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儿。在太原市郊,有
“红白喜事”一说。红喜事,当然指的是婚嫁。而白喜事,指的就是高龄老人的丧事。
丧事而喜,在丧服上就能体现出来。在我们这儿(晋源区武家庄),一位老人去世,儿孙辈的丧服虽形制不同,但
全为白色。 继续阅读

湖南桂东丧葬习俗

| 百科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
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境内
大同小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