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生唱祭文习俗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北孟门镇、王家沟乡、成家庄一带的民间礼俗。
当地老人在去世后,子女为其送丧,要聘请当地有学问、有威望的人充当礼生,俗称礼教先生,并由礼教先生主持
悼念仪式,编、唱祭文。祭文紧密结合逝者的生平,声情并茂,押韵上口,有着很强的劝世功能。
丧事请礼生唱挽歌的习俗起源于周代。后来,周公旦修订周礼,形成了“婚、丧、冠、祭”的基本礼仪。据《永宁
州志》记载,永宁州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都要在大成殿举行祭孔仪式,所行之礼及礼生唱赞的仪式载于其中,与今流传
于柳林县孟门镇、王家沟乡、成家庄镇一带的丧事唱赞的仪式基本相同。 继续阅读
标签归档:丧葬习俗
河南林州丧葬习俗
林县民间称埋葬者为“办白事”,仪规繁琐。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过葬仪葬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贫民
以孝为重,轻殓薄葬,富户则重殓厚葬。所以有“穷家埋人,富家进而银”之说。1950年以后,处理丧事注重节俭,
用花圈和拘联表示哀思。为了小占耕地,大都深埋不留坟头。1980年以后,民间出现了“红白理事会”,殡葬新风正
在形成。 继续阅读
湖北仙桃民间丧葬习俗
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故旧时办丧事有多道程序。仙桃市(原沔阳县)为荆楚故地,古时“楚人信鬼
巫,重淫祀”,其巫风巫俗也渗透到仙桃目前的丧葬礼仪中。
解放前丧礼繁缛,封建迷信色彩浓厚。有钱的人家设灵堂、安灵牌,悬挽联、做道场法事,超度亡灵。
据悉,仙桃民间办理葬前丧事,主要包括围坐送终、抹尸装束、告丧亲友、丧鼓伴灵、设坛做斋、入殓追悼等内
容。而丧葬活动并非随着死者的安葬而结束,在安葬死者后,还要定期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民间的祭祀活动重点是服
丧、祭扫、家祭。 继续阅读
河北文安丧葬习俗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
一、请忙事人
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长辈的带领
下,前去邀请。见面后要先磕头,然后讲明家中谁谁谁过世了,请去操办此事。有“孝子头,满街留”的习俗。无论什
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总管和邻里忙事人是有求必应的。就是“麦子熟掉头”,也顾丧事这头。“顾的了这头,顾不了那
头”就是从这来的。 继续阅读
人死后为何遮住脸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这是必须正视的自然规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很多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尽管各民族区域
虽有不同,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丧葬仪式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一般包括停尸
仪式、报丧仪式、招魂仪式、做七仪式、吊唁仪式、入殓仪式、丧服仪式、出丧仪式、哭丧仪式、下葬仪式等,让逝者
更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 继续阅读
农村丧葬习俗:做七
农村丧葬习俗里,人去世后会有一些必须的流程,除了停放遗体、报丧等,排在第四的则就是“做七”仪式。
这个仪式其实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在人去世7天后,每逢7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后,整个“做七”仪式才算结束。
“头七”到“七七”事宜
在做“头七”之前,去世第六天需要先举行“上望”仪式,第六天午夜,也就是“头七”凌晨。 继续阅读
湖北枝江丧葬习俗
枝江位于长江北岸,境内长江与清江、玛瑙河、沮漳河交汇,是宜昌三峡的门户。枝江的丧葬礼仪混杂变异,既有
楚俗根基又有巴俗影子,更有枝江的地域特色,奇特而丰富多彩。
枝江一带对死人有特定名称:未满3岁而夭折的称为“化生子儿”,意在这儿是父母的前世孽债,葬时应火化却又
不忍心,只是施行葬事的人将其锤破,以免再“脱生”害人;未满12岁而死的称为“短命鬼”;未满30岁而死的称为
“少年亡”;兄弟夫妻之间称先死的为“死鬼子”;年过六旬而过的才视为正常,对此不说死,一般说“老了”、“过
了”、“拿了脚”、“走了路”,或说“已故”、“逝世”、“仙逝”等。 继续阅读
白裤瑶砍牛送葬习俗
在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等地聚居着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因白裤瑶至今沿袭着古老的生活习俗,有着
“人类文明活化石”之称,特别是丧葬文化中的“砍牛”仪式,更是充满着神秘色彩。
砍牛送葬,在白裤瑶的心目中是尊重和孝敬老人。他们认为牛是前辈创业的结晶,逝者在天堂依然要耕织劳作,依
然要生活。所以,与白裤瑶老人相生相伴的牛,自然要随逝者一同升天,为在天堂中的逝者耕织劳作。砍牛时,四方亲
友都前来参加这个庄严的仪式。 继续阅读
江苏丰县、沛县丧葬风俗
徐州是古九州之一,位于中国南北交界之处,踞苏鲁豫皖四省,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水系发达,堪称五省通衢、
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徐州各个区县都是四方来客的聚居之地,尤其是丰沛之地,多是唐宋时期由山东迁居而来所形成
的本地居民和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的老移民;而在清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在安徽砀山县蟠龙集决口,来自古齐
国、鲁国、楚国等地的人们向丰沛诸地迁徙,并在微山湖沿岸定居下来,成为了居住边外的新移民。
丰县、沛县是汉文化的发祥地,齐文化、鲁文化、楚文化等几大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交流贯通,形成了多元的丰
富的文化基础。徐州地区更是受儒家思想、道教思想影响深远,老子在沛县隐居10年,孔子多次来沛拜访,求学问道。 继续阅读
广东梅州五华客家地区丧葬习俗
人的一生有三次最重要的仪式:第一次呱呱落地,第二次是成家立业,第三次是撒手人寰。葬礼是否用心是对已逝
之人的尊重。葬礼这些传统随着村里老一辈渐逝,也许会慢慢被淡忘。
对于客家人来说,比起其他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的丧葬观念基本上继承了中原汉民的传统,
如相信灵魂不死,重视福、寿、孝、丧礼讲究排场,特别重视风水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