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从十六世纪末信仰东正教,开始实行土葬,葬礼的步骤众多;如停尸、举行教堂葬礼、殖仪、送葬、哭丧
等。人死后,首先是洗尸,然后换衣。死者如是密斯,要把她扮成新娘的样子,然后为死者换衣。停放在大众场地陈放
尸体供吊唁者瞻仰祭奠。住室所有的镜子都要蒙布,接上红两色彩布,陈放尸体的头朝圣像,脸朝门,在神父或修女唱
赞美诗后,方可入棺,棺材是用困木凿成的两个木榴、棺材内要插进面包、盐、武器、用具等生活务必品。另外抬死尸
时,死者的头务必朝前从后门或从窗户抬出去。尸体抬出后,要立即扫地泼水,以抵抗者再来伤害活人。 继续阅读
标签归档:丧葬习俗
普宁丧葬习俗
普宁旧时丧葬礼俗贫富差别很大,豪富者葬礼有停柩七日,连宵”做好事”的(客俗称”放水灯”);贫者则从简从俭,
甚至有买不起棺材用草席卷埋的。乡俗以年龄未上50岁而亡者为早逝,葬俗也从简。
老人亡故,旧俗葬礼一般步骤有:
初终
老人将亡,先移入厅堂,人气绝后,卧放冥椅。子孙以清香一束插进小钵内贮水,用新面巾为死者洗脸。客俗则用
钵到溪边舀回长流水为死者洗脸抹体,谓之”买水抹尸”。 继续阅读
台湾汉人的丧葬仪礼
台湾民间另有“捡骨”之俗。捡骨,俗称“捡风水”,又称“二次葬”,即人死后第一次葬时比较简单,埋得较
浅,宅兆不包水泥和石灰,不立正式墓碑;待五至七年之后,尸体已经腐败,择吉日挖开墓地,捡拾遗骨,经洗净、曝
晒,再装入骨坛择吉地正式埋葬。骨坛又称“黄金瓮”,是高约二尺,直径一尺的圆形特制陶瓮。其款式依性别差别而
有所差别:男性的图案是“双龙拜塔”,女性的图案则是“双凤抢珠”,坛盖则都是“前寿后福”。
在台湾西南沿海一带,“捡骨”属于专门行业。专门从事这一行业的捡骨人俗称“土公仔”,包工包料。 继续阅读
农村民俗:不能血葬
农村民俗:不能血葬
1、不能血葬,要在野外厝放几年(厝基),然后再葬
2、下葬时,先由孝子挖三锄,谓“开穴”
3、安葬三日后要带三牺“复山”
4、安葬后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不理发、不修面,谓之“养孝”
5、五七需由孝女来做
6、安葬后要做百日、周年,以后归为常规祭祀
7、葬穴挖成后燃芝麻秸“暖井”
8、择定时辰移棺下葬,谓“下字”
9、下葬时穴底要平整,大头低对大儿子不利,小头低对小儿子不利
10、棺木入穴后先由长子用衣襟包第一抔五合土覆棺,其它亲人随之
11、下葬时直系亲属不能看棺内
12、抬棺材到别人门口要放鞭炮
13、老人弥留之际须穿“上路衣” 继续阅读
为什么要烧“头七” 过三周年
头七,指的是逝者去世后第一个七天。相传逝者的魂魄会在这天返回人间来看看,所以逝者家属往往会在这天举行
祭奠活动。
头七,是烧七系列活动中的第一个七天,也是最为人们所重视的。
而烧七这种丧葬习俗中,相传源于先秦时的“魂魄聚散说”。
古代认为,人的精神分为魂魄,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
体健康。
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说魂分为三种:天魂、地魂、命魂;魄分为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
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陕西商洛孝歌 十殿游
“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别的闲言暂不唱,听唱一段劝世文。
一劝君来奉劝君,劝人男女早修行,称上一斤十六两,一斗粮食有十升。莫用大斗和小秤,大斗小秤坏良心,善恶
到头有报应,远报儿孙近报身,智呆咽哑不会说,公平交易顺人心,九归算盘清如水,莫把笔尖暗杀人。家中若存有别
饭,路上往来有饥人,缺手断脚到此地,耳聋眼瞎不能行,远方乞讨来到此,遇住快快打发行,茶饭里面阴功大,积些
阴德与儿孙。百年之后归阴府,赛过念经看佛文,修行得道有好处,修行不到受苦心。衣禄阳寿天注定,生死由命不由
人,万事都有人计算,只有富贵没有贫。男人修行成佛道,女人修行做观音,神仙都是凡人修,只怕凡人不诚心。不知
好人怎样做,明明白白一片心。 继续阅读
巴蜀人奇特船葬 坚信灵魂永不灭
船葬是中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船棺葬分露天葬和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
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的船棺是独木舟形,史称“架壑船棺”、
“仙船”、“舟船”等,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间。下面就去了解一下吧。
近年考古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整段木头刳成,上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处;
盖作半圆形,内部刳空如船逢状。据文献记载,中国中南地区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
“沉香船”、“仙人舟”。船棺土葬系四川古代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 继续阅读
安徽五河丧葬习俗:讨寿碗
旧时,安徽五河县有讨寿碗的丧俗。
古稀老人去世后,一般在家主屋(也称堂屋)停尸三天,第二天晚上办丧宴(正席),第三天早上便宴(流水席)
后送殡。特别是第二天晚上的丧宴过后,人们都喜欢去讨“寿碗”。
五河人讨寿碗,仅限于年岁大的人去世,而活着的人做寿没有讨寿碗的习俗,且活着的人在五河一般不做寿,即使
做寿也不多见,因为五河人忌讳活人做寿。 继续阅读
安庆丧葬习俗——走灯
皖南地带,人家常有二喜。是为红喜与白喜。红喜是指结婚、生子、高升等喜庆之类;白喜却是老人升天,老人白
柒等等(其他任何非正常自然死亡除外)。这两喜相同之处,便是大摆宴席,同村亲戚之人聚合一堂。但明显不同是在
宴席之菜肴上,白喜区别于红喜是菜的种类与数目,红喜为双,白喜为单。红喜菜肴放放枣,白喜则无。另外还在于鼓
乐方面,红喜多是喇叭,而白喜多则鼓,镲,(有大镲,小镲)等等。红喜中的镲音是开放,欢喜之乐,而白喜确是闭
合,沉重哀悼之音。 继续阅读
徽州古村落 洪琴丧葬习俗
古时,人们对死很重视,婚嫁之时便置棺木做嫁妆,到五、六十岁即“办前程”,备置棺材请风水先生选取“风水
宝地”,作为葬身之所。棺材都用杉木,普通的“十二斗”(用十二块板做成),上等棺材为“十斗”,最差的“十八
斗”。
丧葬礼俗大致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出丧、安葬、请七、请三朝、请百日和周年”等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