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警方通报,周二在芝加哥的一场葬礼上发生枪战,至少有14人住院。目前已知的受害者都是成年人。 继续阅读
拉祜族有这样的丧葬习俗
祜族祟拜祖先,对丧葬很重视。本民族传统的葬法是火葬。也有些地方采用士葬,全村有集体墓地,垒石为坟。新丧三日之内,家人要用篙枝做筷子吃饭,以示哀悼。整个村寨也要停止生产一天,不舂米,表示哀掉。
拉祜族禁忌 继续阅读
李吉均院士逝世
李吉均,男,汉族,1933年10月9日出生于四川彭县,197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在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中影响的研究,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提出了“季风三角”概念,生动刻画了中国东部第四纪环境演变的空间模式。兰州7月21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李吉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21日2时07分在兰州逝世,享年87岁。
烈士公祭办法
清明节的习俗知多少 跟着诗句悟传统文化
每逢佳节诗文多,每一个节日,无论其内容如何,意义如何,都是文学上的一次盛会,当然清明也不例外。
清明习俗一:祭扫 继续阅读
农村殡葬改革方案优化与推进的建议
云南文山苗族丧葬习俗
云南文山苗家若有人去世了,就要为其洗头,洗身、剃头,把稻草铺在地下,让死者仰卧在上面。
然后请来巫师,来为死者的亡灵指路,因为云南的苗族是从北面、东面迁徙来,人死了后就要把亡灵指引回祖籍去。然后请来鼓手和芦笙手,要一边敲鼓、一边吹芦笙。 继续阅读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继续阅读
广饶首个公益性公墓建设顺利!10月份达到安葬条件
连日来,广饶首个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顺利,将于10月份建设完成达到安葬条件,该项目填补了我县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空白,解决部分城市居民的安葬需求。 继续阅读
长春市农安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对深化殡葬体制改革工作情况开展调查
7月16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志刚带领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成员,对我县深化殡葬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组深入到县民政局,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并与有关人员进行座谈。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