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潼湖镇赤岗村,建村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其历史悠久,民风民俗延续500多年留下来的习俗。
21世纪以后,虽然有很多新风尚,但也保留了许传统多的习俗。
婚嫁习俗
婚嫁习俗分别为订婚、择日、迎亲、婚宴、闹新房、走“三朝”。
新中国成立前,儿女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一旦婚事确定,就各自分头准备。
结婚日子由男家择定,还得行传统的礼节如“合日”、“过茶礼”、“送日书”、“开厨”“上楼”、“打楼”
等。结婚前一天,男家要回礼给女家,回礼数为双数,如鸡2只,鹅2只,和合猪肉一块,还有羊、鱼等等。还要准备封
好九种利是钱,如离娘钱、奶妈钱、线面钱、姐妹钱、开面钱、开眉钱、锁头钱、灯钱、木屐钱。 继续阅读
分类目录归档:百科
陕西高陵地区丧葬礼俗
丧葬礼俗
本县丧葬礼俗基本沿袭古制。县人崇尚厚养薄葬,不示铺张。丧葬日期多为三日,以土墓为主。墓有单葬墓和合葬
墓,以单葬墓居多。其丧礼程序大体如下:
入殓
入殓分小殓和大殓。小殓是在老人气绝之时为其理发,净身、整容,穿好衣服,烧倒头纸,然后移尸于灵床上,以
帕巾掩面。小殓之后,即恭请乡邻协办丧事,告知亲友前来探丧。大殓是在亲友到齐之后,移尸骨入棺,或口中含钱,
或手提干粮。入棺时,亲友抚棺俱哭,与遗体告别。此后是为成服。 继续阅读
丧服尚白礼俗
丧服指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穿着的各种服饰,晚辈为长者服丧穿用的丧服称孝服。由于民族风俗
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丧服的颜色有所不同。正如法国作家拉伯雷所说,大部分国家的丧服颜色通常为黑色,这是因为许
多国家都以黑色表示悲哀,以白色表示喜悦和快乐。比如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习俗中,寡妇一身黑衣,居丧期
后半年加穿白、灰、紫或淡紫色服装(称半丧服)。新娘身穿洁白的婚服。除了西方国家以外,即使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
本,其风俗亦是以白色为结婚之吉服,黑色为丧服。对于日本人而言,白色是纯洁无瑕的处女象征。 继续阅读
古代历史上的“丁忧”是怎么回事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丁忧”亦称“丁艰”,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产生了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丁忧丧俗。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倡导
重丧,《孟子·离娄下》中记载“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继续阅读
江西婺源奇特的丧葬文化:养尸地
故事发生在在美丽的千年古村段莘,多年以来,村庄一直维持着最为古老的殡葬方式——土葬。伴随土葬的还有一
种奇怪的丧葬方式,名为露天葬。而露天葬的地方有一个听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之地,名为养尸地。
村里有人去世后,如果没有墓地安葬死者,就只能先放在村里旁边的养尸地,任由风吹日晒,等找到了好的墓地后
才能把放死者的棺材迁到新墓地。 继续阅读
莆田的丧葬风俗:引魂
莆田的丧葬风俗—“引魂”,界外人也有称之为”走墓”,“引魂”那是世界上最感人,最有亲情的事。
在家人把逝去的亲人送山入墓之后的当天晚上,就要把逝去的亲人的魂魄给接回来,由于鬼魂之物怕光所以必须是
晚上,午夜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家人们就要准备去接逝者的魂魄回来了。在去之前要准备几样物
品:纸钱、手电筒、逝者生前的衣服(长袖的)、供品、鞭炮、黄豆、香烛之类的。还要尽量选择两条路来走,来时走
一条,去时走另一条。事先要规定好路线,原因是路上鬼魂多撒些钱好走路,一切准备好之后,家里至亲之人就要去接
逝者的魂魄回来了,晚上10点多的时候出发,家里至亲长男或者年龄最大者领路,一路人打着手电筒上山去了,路上禁
止说话说是怕打扰了路上的孤魂野鬼,而对接魂的魂魄搞鬼,所以一路撒纸钱,请求惊扰之处行个方便。 继续阅读
为何丧葬仪式上要用鸡引魂
汉族和中国南方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一个习俗,在丧葬仪式上会用鸡引魂,大部分地方是杀公鸡,部分地方是从家
中抱鸡去坟地后就不管了,这项习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汉代以来墓葬中就有陪葬木鸡,在1958年新疆尼雅遗址
中出土了一座东汉夫妻合葬墓,其中出土了鸡鸣枕,枕头上有:“延年益寿宜子孙的铭文。”
其实不仅是葬礼,对民间法师有了解的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作法总要杀鸡啊!”这种杀鸡祭奠是先秦遗俗,在
《周礼》中就有:“凡祭祀面禳(驱邪除恶)衅,共(供)其鸡牲。”意思是做驱邪祭祀的时候,会用鸡做祭品。 继续阅读
重孝及丧礼后各地的习俗
家里要是请神、请自己的祖先回家过年的,就要先把神仙和先人请到家后才能贴门神或贴对联。因为如果先贴门
神,再请神仙和家里的先人回家过年,门神是不让进门的。
父母死亡,儿女须戴重孝;夫亡,妻不必戴孝;妻亡,夫不必戴孝;小辈亡,长辈不戴孝。长辈死,所有小辈都得
戴孝;长孙,长侄要戴重孝。戴重孝者须著麻衣麻鞋,一般戴孝只穿白,束白布条,或佩戴白纱、黑纱,在鞋头嵌一块
白布即可。戴轻孝数日后即可脱去,戴重孝头发须留蓄四十九天,有的须“百日”、“周年”或“三年”后方才脱孝。 继续阅读
福安市丧葬习俗
葬礼是殡殓祭奠死者的礼俗。福安民间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也混杂着信仰及迷信的成份。它由送终、停尸、
戴孝、守灵、出殡、墓葬几个阶段组成。
送终停尸
病人弥留之际,亲属须赶到现场,听取嘱咐,送别死者,俗称“送终”。人咽气后,即在大门口贴出白纸讣告,俗
谓“门白”,并派人通知有关亲属,叫“报丧”。人死后尸体不经前厅而由左右侧边门并经露厅入后厅灵床安放,俗称
“停尸”,经过露厅,须撑雨伞遮住尸体。如果人死在楼上,不能经过楼梯移尸,必须撬开楼板,用绳索吊下死者尸
体,按上述规矩移尸后厅。 继续阅读
泰国的丧葬习俗
丧葬是与人们相信灵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泰国人相信灵魂的存在,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
生命的终结,而是新一轮生命的开始。在泰国人眼中,丧葬的人类灵魂形式转换的重要过程,再加上鬼神信仰,祖先信
仰等民间信仰,使得泰国人对亡灵产生了敬畏的态度,以及希望能够得到来自祖先的保佑,所以丧葬仪式在泰国人的生
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