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丧 老人去世后,要举行追悼埋葬仪式,俗称“发丧”。旧时,根据家庭条件的不同,发丧的形式和规模也有很
大的差异,但总体仪式大致相当。
穿衣 病人即将咽气(或咽气后),由亲邻帮助穿送老衣。衣裳必须是双层夹衣和棉衣,扣子全用带子代替。咽气
后,将遗体放在堂屋当门的一张床上,俗称“上灵床”,意为寿终正寝。死者脸上盖“蒙脸纸”,双脚用苘束住,袖内
放“打狗饼”。灵床前放一张桌子,其上放“长明灯”、“倒头饭”,大门旁放置“隐身草”。同时将内装纸钱并写有
死者名字和住址的纸褡子烧掉。 继续阅读
分类目录归档:百科
老人去世后怎么穿寿衣?有哪些讲究
为老人穿寿衣,重要的是选择穿衣时间。有些地区选择去世前穿,认为这个时段穿的寿衣,老人可以安心带走;有
些地区选择去世后穿,认为这个时段穿寿衣,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尊敬。
那么老人去世寿衣怎么穿?去世前穿好还是去世后穿好呢。
依照传统习俗,老人的寿衣,要在状况不好,但还没断气的时候穿。如果家属忌讳生前给老人穿寿衣,也可以等去
世后穿。 继续阅读
山东成武丧葬习俗
丧礼古称凶礼,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大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囿于灵魂不死的观念,总希望已故的亲属
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幸福与安宁。所以,一般家庭都特别重视为死者治丧、送丧,力图以此安慰亡灵,并表达对其哀悼怀
念之情。过去礼俗复杂,现在提倡火葬,但旧习难除,人们仍多用棺木土葬。 继续阅读
甘肃陇西丧葬习俗
养生送死,慎终追远,是为人子的天职,家庭的大事。
旧时的丧葬仪式,视家庭景况而作安排。一般仪式是祖父母或父母逝世后,给穿好衣着,先行拜香,用升子装满粮
食,如亡人70多岁,就在粮食上摆80个纸钱,长子身披红衣点一住香,磕一个头,便插在一个纸钱方孔内,如此直到
拜完,才抬尸体停灵床,大家在大门外烧纸,设置灵堂,前悬灵帐、伴灵纸,同时请阴阳出殃状,择定安葬日期,隔夜
或第三日夜孝子亲视含殓。 继续阅读
骨灰下葬的仪式及讲究
骨灰盒下葬时的流程以及禁忌
1、选定安葬骨灰盒的地点
2、提前备好陪葬用品。
3、由逝者亲属在落葬师的陪同下,先在落葬的墓穴内焚烧少量黄纸,俗称为“暖穴”,以表示逝者也有了“温暖
的家”。 继续阅读
山西柳林礼生唱祭文习俗
礼生唱祭文习俗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北孟门镇、王家沟乡、成家庄一带的民间礼俗。
当地老人在去世后,子女为其送丧,要聘请当地有学问、有威望的人充当礼生,俗称礼教先生,并由礼教先生主持
悼念仪式,编、唱祭文。祭文紧密结合逝者的生平,声情并茂,押韵上口,有着很强的劝世功能。
丧事请礼生唱挽歌的习俗起源于周代。后来,周公旦修订周礼,形成了“婚、丧、冠、祭”的基本礼仪。据《永宁
州志》记载,永宁州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都要在大成殿举行祭孔仪式,所行之礼及礼生唱赞的仪式载于其中,与今流传
于柳林县孟门镇、王家沟乡、成家庄镇一带的丧事唱赞的仪式基本相同。 继续阅读
河南林州丧葬习俗
林县民间称埋葬者为“办白事”,仪规繁琐。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过葬仪葬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贫民
以孝为重,轻殓薄葬,富户则重殓厚葬。所以有“穷家埋人,富家进而银”之说。1950年以后,处理丧事注重节俭,
用花圈和拘联表示哀思。为了小占耕地,大都深埋不留坟头。1980年以后,民间出现了“红白理事会”,殡葬新风正
在形成。 继续阅读
甘肃陇西丧葬文化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类生于斯,长于死,死于斯。
从宇宙大生命的洪流中看,有生就有死,生命在生生死死之中循环着,死乃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人类对死亡的不
同认识和看法,形成了民间一套奇特的丧葬文化。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
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
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中国不同民族
和不同文化,造成各地不同的葬法、葬式,也造成了不同的葬制。葬法和葬式受自然环境、生存、形态、宗教信仰的影
响较大,而葬制则主要受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的影响更多,这使得我国的丧葬文化具有多元性。 继续阅读
湖北仙桃民间丧葬习俗
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故旧时办丧事有多道程序。仙桃市(原沔阳县)为荆楚故地,古时“楚人信鬼
巫,重淫祀”,其巫风巫俗也渗透到仙桃目前的丧葬礼仪中。
解放前丧礼繁缛,封建迷信色彩浓厚。有钱的人家设灵堂、安灵牌,悬挽联、做道场法事,超度亡灵。
据悉,仙桃民间办理葬前丧事,主要包括围坐送终、抹尸装束、告丧亲友、丧鼓伴灵、设坛做斋、入殓追悼等内
容。而丧葬活动并非随着死者的安葬而结束,在安葬死者后,还要定期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民间的祭祀活动重点是服
丧、祭扫、家祭。 继续阅读
河北文安丧葬习俗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
一、请忙事人
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长辈的带领
下,前去邀请。见面后要先磕头,然后讲明家中谁谁谁过世了,请去操办此事。有“孝子头,满街留”的习俗。无论什
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总管和邻里忙事人是有求必应的。就是“麦子熟掉头”,也顾丧事这头。“顾的了这头,顾不了那
头”就是从这来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