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本县丧葬礼仪繁杂,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老年人临终前,大都先将病床移至主房堂前,穿好寿衣。寿终
时刻烧化纸钱,称“烧倒头纸”。尸体入棺材时,称“成殓”。棺柩前一般放一盏油灯,叫做“引魂灯”;一个土盆,
称“老盆”,以备亲友吊唁时烧纸钱用;一个小土罐,罐用面饼盖上,饼中间插一又筷子,此称“阴阳罐”。另放若干
根缠巾白纸穗的柳棍,长2尺许,叫“哀棍”,待儿孙祭奠死者,叩拜亲友时用。 继续阅读
分类目录归档:百科
凉山彝族丧葬中的哭丧文化
不同的民族在哭丧时表现出不同的音调和格式,具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含义。彝族哭丧的音律非常悲怆,从中流露出几分怨惜。哭丧歌没有固定的格式,都用诗一般的语言称赞死者的一生。对青壮年的哭丧歌听后更让人心碎。哭丧可以算是彝族的一绝,这些唱词充分表现了死者生前的坎坷艰辛,为生育抚养儿女所受的苦累,此举与其是为告慰死者,不如说是为了让后代了解、铭记前辈的恩德,履行孝子的义务。凡是前来吊丧的人都要哭丧,即使与死者素不相识,毫无感情的也要哭。要不然被人觉得你是个无情无义没有礼貌的人。但是只要听得懂彝语的人听到妇女们用悲怆的音调哭唱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流泪。现在一些年轻人不会哭唱,自己的亲人死了只有默默流泪。彝族是个苦难的民族,她们唱出的言词精美、曲调凄婉、感染力之强,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有的。天下母亲最伟大,所有民族母亲是最受尊敬的,所有母亲去世时也是儿女们最悲伤的时候,唱词也是最让人感动的。 继续阅读
台湾少数民族的丧葬民俗文化
丧葬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明清以来,随着台湾的逐步开发,台湾和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联系的不断加强,台湾地区民俗文化的演变发展,更加文明开放。而台湾地区散居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直至明清时期乃至于近代,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十分低下,民俗文化仍然保留了较大的原始性与分散性。丧葬民俗文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风貌与特色。对于进一步认识台湾少数民族总体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民俗文化演变的规律与态势,或可提供更多的历史认识与借鉴。 继续阅读
山西长治上党丧葬习俗
华夏号称礼仪之邦,一部周《礼》禁锢了中国5000年。大到国事,小到生死,举凡种种,都有说法。一生一死,
是人皆同。上党人对待生死,从始到终周到、圆满。
有生就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死是令人悲痛的事情,所以死者的亲属对治办丧事都很重视。同婚礼相
比,丧礼更为繁琐和复杂。《潞安府志》载:上党境内“送死多厚于奉生”。人一旦寿终,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理丧。阴
阳先生根据死者去世的时辰和寿数,确定大殓和出殡的时间以及其他相关事宜;然后孝子报丧,请“人主”(娘舅家的
人)。 继续阅读
古人为什么要守孝三年?
在古代,父母去世了,要为他们守孝三年。即便是官员,也要回家守孝三年,三年期满之后才能够回来继续做官。
在林语堂先生撰写的《苏东坡传》一书中,曾两次提到苏东坡因双亲故去,辞去朝廷的委任,回家服孝三年的事
迹。
第一次发生在1057年,苏东坡考取进士后不久,母亲因病去世,东坡回家守孝三年;三年后苏东坡举家迁往京都
(开封),后又出任朝廷地方官。 继续阅读
农村“白事”禁忌
众所周知,农村白事禁忌多,尤其偏远地区农村。如果村里谁家遇上白事,参加葬礼者如果不知道这些禁忌,不仅
会被村里人说没教养,还会闹出许多笑话。
1、忌,在外去世的人直接回家。因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大家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把死者遗体带回家,灵魂
会跟着回家。会给家里带来不详和晦气。 继续阅读
客家旧俗“点主”
旧时的客家礼节是繁琐的,有些做法,现在的人别说看过,就是听都没听到过,比如办丧事中的“点主”,就是其
中一项。
旧时有钱且有一定地位者的家庭,家中有老人去世,主家得请来吹鼓手奏乐,和尚、斋嫲念经做法事,有些做的时
间还较长,十头八日也如此张罗,让主家及请来帮忙的人受着折磨。出殡那天还要请一位有一定地位和威望的人来点
主。 继续阅读
客家族群的丧葬仪式与香花佛事
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作为客家中心区域的赣、闽、粤边界地区,一方面这里是一块四周被大山包围
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罗霄山脉,东面是武夷山与九连山脉,南面是南岭,在罗霄山脉的中段还有一条雩山山脉与
武夷山相连结,从而把江西的南部与中部隔开,形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 继续阅读
广东大埔茶阳传统丧葬习俗
当父母或祖父母弥留之际,要把他(她)移于厅堂,男左、女右,地板用竹笪垫底,上面挂纱帐,垫好枕头,头向
内,脚向外。古礼逝世者男在厅堂,称曰正寝。女在卧室,称内寝。父母称高堂,父母将逝前皆移于厅堂,以待其终,
不分男女。但报孝书时(讣音)则写正寝和内寝。 继续阅读
新中国为哪些人举行过国葬?让我们共同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2018)无公开的国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
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政协主席等人逝世后可下半旗致哀。
一些政府参与操办的高规格葬礼有类似国葬的成分,并从下列方面可分成等级:
官方讣告用词、媒体报道的显著程度和持续时间;遗体告别、灵车移送、追悼会仪式的参与规模、到场的政府官员
人数和级别;护送去火葬场的礼兵人数、下半旗天数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