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百科

殡葬知识丧葬习俗百科

“我想给自己办场葬礼”

| 百科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都置顶了毒鸡汤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刻起,就开始一步步走向死亡。”

关于死亡

死亡,到底是什么概念?

它是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词。是每一个人都终将会经历的人生阶段,避无可避。

但可笑的是,大多数人,尤其是老一辈, 却从将它视作凶兆和避讳,不可随意触碰或提及。

曾经这个词于我而言也是禁忌,如今虽不敢妄言已看透生死,却也可说对此有了些许新的观念。 继续阅读

你知道中国墓碑上“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吗?

| 百科

古人讲求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不过从人的一生来看,虽然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曾心怀大志,雄心勃勃,想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但到最后,绝大多数人还是要逐步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后平凡地度过这一生,终而与草木同朽。

既然难以从功绩上评判一个人为世界做出了何等贡献,那便需要从功德上来评判一个人,以此来缅怀此人的一生,并给予后代以正能量。

人在离世时候会刻有墓碑,通常在墓碑上会有“故”、“显”、“考”、“妣”这四个字。

那么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你可有深入了解过吗?

“故”

所谓的故字是比较容易解释的,相信许多读者也能联想到。

故,顾名思义,就是已故之人。而用“故”一字,则寄托了对故人的思念的缅怀。

通常,墓碑上会刻有“已故某某之墓”,也是一种尊称。
毕竟,“故”一词比起“死”和“亡”等字眼,要显得更正式和尊重。

另一层面,“故人”也指代了和我们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是一种表达敬意的尊称,通常子女为父母立墓碑刻字的时候,会刻有“故先妣”“故先考”等字样。

此字的使用比较普遍,大多的墓碑上都会刻有这个字,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就不再做更多的赘述啦。

“显”
但在一些墓碑上,也刻有“显”字,能使用这个字的人,身份通常都是不普通的。

首先,显并不是一个通假字,可能有的读者会习惯性地将之理解为”先人“,但先人就是先人,而显人则是显人,两个还是有所区别的。

从字面意思来看,“显”字的意思是显达、显赫,属于身份比较高贵的人群,从门第说起,死者的家庭通常是显耀的,通常是贵族家庭,正所谓“达官显贵”。

若是普通且平凡的家庭,是不能用“显”字的,充其量只能用“先”字,这也是为何墓碑上通常有“显”和“先”的区别。当然,另一种说法是故去的人身份比较尊重,通常是家里辈分最高的人,意思就是说,家里没有任何亲人比死者更年长了,他已经是最为年长的人,且子孙满堂。

或者一生功德无量,做了无数好事的人,他对自己的家族做出了无数的贡献,所以才可以用“显人”。而作为普通家庭,或者是普通人,便可采用“先人”,这个是没什么其他的讲究的,先人离世前,已经有人比他年长,亦或是他没有孙子,都可以用“先”来刻字。

因此“先父”“先母”也是比较常用的,在古今通用。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自己父母的称呼通常是“家父”或者“家母”,如果父母已经离世,则会改称为“先父”“先母”,也都是常识。
“考妣”

“考妣”二字我们需要将其合在一起说,我们在古文的学习中,相信也见过“如丧考妣”的字眼,形容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就像是父母一样的人去世了,心情悲痛。

因此,“考妣”指的就是我们的父母。“考”指的是离世的父亲,而“妣”带着女字旁,便是指的是离去的母亲。

爷爷往上的先辈我们应该怎么称呼呢?

| 百科

各辈分碑文称谓

上九代为:父、祖、曾祖、高祖、天祖、列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九代为: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出丧择日仪式

| 百科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行。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湾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间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为鬼节,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殡葬。
旧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忌”重丧”得习俗。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月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某种葬埋忌日而言。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当地的重丧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时,要采取一些仪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书”六庚天刑”;二月书”六卒天庭”;四月书”六壬天牢”;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乙天德”等。不过,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不怎么严格,也有相互串写的现象。但大体上就是这类字类推而已。
少数民族在殡葬择日的信仰方面与汉族有相通的地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赫哲族、满族均选择单日出殡,而不能在双日出殡,据说,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勒墨人”忌在寅日、辰日出丧,也不能在死者的属命之日出丧,否则不吉利。云南一带的景颇族认为选择出丧日期以十二属相中会进洞的动物之属相最为吉利,不如属龙、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忌出殡。贵州一带的侗族最忌”冲日”出丧。台江县巫脚乡苗族出丧最忌”犯双日”。广西一些民族地区则忌讳犯”重丧”日期出丧。白族若犯重丧,须在中堂挂一匹红绸,或在棺木上倒吊一只鸡,将其致死,在用笋叶做一口小棺,把装着死鸡的小棺从门坎小挖的小洞中送出,然后埋在路上,以此破之。而西藏米林县的#巴族,出丧的日期要由巫师行杀鸡看卦仪式来定,以鸡肝上纹路的走向显示吉凶。另外,在一些接近汉族的民族地区也有由”阴阳先生”的占卦仪式决定日期的。
还有一些民族和地区不但择日,还择时。彝族人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尸很短,多是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晨葬。但忌讳正午出殡。俗以为正午出殡会招致灾异,不吉。云南一带的的苗族(黑苗)一般在早上出丧。而花苗和白苗则在午后和黄昏出殡。贵州一带的苗族(白苗)是在天刚亮出丧。东北黑龙江一带的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殡。广东等地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以为这种时刻最吉利。
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然而,此仪式所涉及的内容、牵扯的面极广,稍一不慎,便可能犯忌,所以必须慎重。

中国丧葬文化——停尸仪式

| 百科

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