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俗丧葬风俗
送终。死者断气前,家人聚床前,默祈延年,发觉气绝,亲人给死者脱除旧穿着,清涤全身后,给换上新内衣,家
人均拈香齐跪,哭泣诀别,并即焚化纸钱、灯笼,路引以祀寿终。
报死讯。家人将遗体转至堂前门板上,头朝外,脚朝里,给亡人面盖白布,点上脚后油灯,头前外悬白色遮耗帘
布,帘外设灵台,俗称耗(孝)堂,点上香烛、果品的同时,派人分头讣告亲友。报丧人必须备雨伞一把,倒挟于腋
下,急速赶路,俗称“报死讯”。 继续阅读
标签归档:丧葬习俗
印尼奇特的“取骨”丧葬习俗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族都盛行火葬,然而印尼加里曼丹群岛南部西翁县达雅克,玛雅安民族的传统火葬却别具一
格。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听火化的不是刚死去不久的尸体,而是已入土多年的尸骨。这种丧葬礼仪达雅克民族将之称为
“伊参伯”。
“伊参伯”达雅克族语之愿意是“取骨”。 继续阅读
加纳葬礼习俗
葬礼总是让逝者家属悲痛欲绝的事情,但在西非国家加纳,人们却用一种近似喜庆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加纳
也以其独特的丧葬习俗吸引着国外游客前来参观。
死亡同样是加纳人生命中的大事,但对于死亡,加纳人并不太悲观。他们认为,死亡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对逝者而
言唯一需要的是一个有尊严的葬礼,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会见到自己的祖先,生命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开始。在加纳,一个
人去世后,家属需快速发布讣告。加纳人也很避讳直接说“死”,而是使用“他同食物永别了”“大树倾倒”“家庭之
火熄灭”“前门牙掉了”等委婉的隐喻来表达。讣告要在逝者的直系亲属、整个家族、甚至整个部落间传达。 继续阅读
奇特的丧葬习俗 “剁手”
最近陕西省考古人员的一处最新发现,可能要把“剁手族”的历史提前到5600年前,不过这里所说的所谓“剁
手”可是一种奇特的丧葬习俗。
在位于西安市高陵区阳关寨遗址核心区的一处考古工地上,考古人员正在对一处史前时期的古墓葬群进行清理,他
们发现一个墓主人的左臂,自腕部给割开了,把手掌移动了20多公分,还有一些手指头,不在原来的位置上。 继续阅读
惠来民间丧葬一般程序
惠来民间丧葬一般程序为:净身、更寿衣、发讣告、入殓、成服、出殡、安葬、做七。在家停柩居丧的很少。人亡
后,家属要向亲友报丧。有发讣告的,捎口信的多。妇女逝世,要即向其娘家报告,诸事娘家都要管。报丧人不进屋
内,而是请主人出门外,告知亡故和出殡日期。亲友接到讣闻,即具“楮仪”(纸礼)参加送殡。送楮仪时间,一般在
“做七”前。惠城镇有在百日内可送楮仪的。出殡时,先由家人拜祭,再由亲友送行。20世纪50年代后,盛行开追悼
会。追悼会在其家人拜祭后进行。80年代后,有钱人家的送行队伍,有彩旗、锣鼓、西乐队,很讲排场。凡参加送行
的,丧家要送给草帽(后改雨伞)及礼包(四式礼:毛巾一条、糖粒两颗、红布一条、红包一个)。 继续阅读
歌者的送别—目睹黑衣壮的独特葬礼
在广西那坡县,我们偶遇了神秘的歌唱部族——黑衣壮的一场独特葬礼。
壮民族喜欢唱歌,黑衣壮为壮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嗷、布敏,以穿戴用蓝靛染制的黑色服饰为美,主要居住于那
坡县境内的大石山区。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天地里,黑衣壮把壮民族善唱山歌的特性演绎得淋漓尽致。2001年的南宁
国际民歌艺术节,黑衣壮在以其天籁般的无伴奏多声部山歌吸引了人们的目光,2002年5月在京举行的“走进新时代群
众歌咏大会”上,黑衣壮更是大放异彩,引起世人瞩目。 继续阅读
甘肃丧葬古俗“领羊”
在兰州西北郊的连海(红古川与八堡川)地区,一旦家中有老人去世,直系亲眷们必须买来肥大的白色绵羊(最好是羯
羊)来办丧事,仪式过后宰杀此羊并煮熟,祭献亡灵并招待前来吊唁者。因为此仪式庄严、肃穆、古朴,能使丧事办得
比较稳妥,还能充分流露并检验儿孙辈们的尽孝情结,所以,是丧事中的“重头戏”。此习俗在当地沿袭已久,有人把
此仪式称为“宰羊”或“领羊”,不过,唤作“领羊”的人们居多。 继续阅读
甘肃灵台丧葬礼仪
灵台县,是甘肃省平凉市代管县,史有文王伐密筑灵台的记载,灵台因此得名,有上千年的历史。位于甘肃省东南
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
老人死去,名曰“过世”,“去世”,或“谢世”,所谓“红白喜事”之“白喜事”,就指为去世老人办丧事,一般人
家均用棺材,实行土葬。 继续阅读
甘肃裕固族丧事禁忌
裕固族人信仰藏传佛教,故其丧事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送葬因地而异,有火葬、水葬和天葬。
人去世后,一般先对死者换衣整容,将尸体捆扎成胎儿形状,将其称为“圆寂”。然后将尸体放进白布口袋,面西
或西南停尸,忌讳其他方向,再从帐房顶端至地面挂一幅白色吊帘。从此以后,不允许在帐房内放声嚎哭,不允许发出
巨响,不允许猫、狗进入,只允许死者一两个生前好友守灵。 继续阅读
甘肃陇南地区汉族丧葬习俗
老人死去,名曰“过世”,“去世”,或“谢世”,所谓“红白喜事”之“白喜事”,就指为去世老人办丧事,一
般人家均用棺材,实行土葬。
送终:老人病危,亲朋邻里带礼物(多为食品)探视,多说吉祥宽心话。临终前家族诀别。子女出门在个者接到父
母病危消息后须星夜赶回,在断气之前赶到,谓之“跟气”。
停灵:为死者净身、更衣。然后将尸体放灵堂内,以纸钱覆面,上香、焚纸钱,点灯,子女动哭声。
守灵:出殡胶在灵堂,孝子坐草待守,朝夕不离,亲友来吊唁,孝子跪迎跪送。
报丧:停灵后,由别人陪同孝子到全村名家叩头报丧,并派人告知远近亲友,另派两名老成持重的人去“请外家”
(如死者是男,去请其舅父,死者是女的去请其娘家人),“外家”须带三牲祭品(即煮好的全鸡、羊头、猪头)和
“帐帏”等礼品,到死者家门口时,孝子必须跪接,还要设香案,跪听“外家”有何要求,待外家允许后,才能发丧。
戴孝:也称“破孝”,若家境宽裕,孝子、长孙穿长孝,其余男的戴短孝,女的戴长孝,戴长孝与穿长衫者须腰束
麻带,谓之“披麻戴孝”。
出纸出告丧牌:发丧的前一天下午,请阴阳、道师或和尚写挽联,出到头纸和告丧,(上写死者的出生年月,孝
子,孝孙的姓名)。死者的家属及亲戚到院悼唁,哭声震地,孝子将写好的告丧牌恭敬地端到门外放立,和尚、道师开
始诵经做道场,超度亡魂,亲友到灵前悼唁。
出殡:亦称“送葬”,村中儿童拿着花圈、金山、银山、童男童女,在前开路,孝子手拿阴魂伞扶柩号哭而行,送
到墓地安葬,阴阳、道师或和尚吹门外唢呐,敲打鼓、钹送出村处,家境宽裕者还用白布牵引灵柩,谓之“扯阡”,送
完葬本家还要请请村友“吃丧饭“。
攒三:送殡后的第三天,子女家属须到坟上添土,烧纸钱谓之“攒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