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邳州人们称为“老了”、“走了”、“不在了”或“去世了”、“逝世”、“病故”、“仙逝了”,忌说
“死了”。邳州人讲究寿终正寝养老送终,凡正常老人死亡,儿女们总要让老人死在家中或家中的床上,尽量避免老人
死在医院病床上或外地。老人死亡,一般都要办丧事,办丧事也十分慎重、敬重、且规矩繁杂,要经过几十道繁杂而有
序的丧礼仪式。
一、初丧
揩光 在生命重危的时候,儿子要亲请理发匠到家中,专门给老人理发,光脸,清除去老人脸上的污尘,梳理好脸
上的胡须和头发;以免老人去阴间蓬发垢面,过不去奈河,或受厉鬼欺负。如果是妇人在病危或没咽气之前,要请妇人
的兄弟哥在跟前,以证死因,以示永别。在病重危的时候,孝子也要问一下死者遗嘱和交待。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孝
子还要给老人理好发须,理好衣服,在左手脖子戴上打狗饼,右手中握着打狗棒,以作决别上路。 继续阅读
标签归档:丧葬习俗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居住在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的彝族支系白依人因穿白色的火草衣而被称为“白衣人”或“白衣子”,现又写作“白依
人”,主要聚居在五星、河东、南坡和上鄂坪四个村委会,少数零星分布在六合乡的麦地、灵地村委会和龙开口镇的大
箐、龙旦、箐北村委会,人口5000多人。白依人具有非常独特的风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逐步在自觉不
自觉地改变或消失,丧葬习俗则因为对死者的祭奠和亡灵的敬畏,而保留较为完整。 继续阅读
福建葬礼习俗
“养老送终”自古以来都是晚辈对长辈义不容辞的责任。长辈临终,子孙眷属须日夜守护在病榻前。若子女在外地
工作,须设法(如派人通知、写信、打电话、发电报等)把他们召回。子女闻讯后,必须尽快赶回侍候老人,即使远隔重
洋在异国他乡,也要尽可能地回家为老人送终,以尽为人子的孝心。若病危老人是女性(如母亲、媳妇),还要及时通知
娘家,不然会受埋怨甚至发生纠纷。
老人咽气时,若所有的子孙都在病床前目送他(她)终了人生,世人则会认为老人是有福气的“好命人”。若有子孙
未能为老人送终,往往会被视为“不孝”,人们也会为老人感到遗憾。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老人去世是祖宗召他(她)到
阴间一起生活,咽气时若子孙不在场,其祖宗在阴间就不认他们为自己的子孙。 继续阅读
潼湖赤岗村的婚嫁及丧葬习俗
仲恺高新区潼湖镇赤岗村,建村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其历史悠久,民风民俗延续500多年留下来的习俗。
21世纪以后,虽然有很多新风尚,但也保留了许传统多的习俗。
婚嫁习俗
婚嫁习俗分别为订婚、择日、迎亲、婚宴、闹新房、走“三朝”。
新中国成立前,儿女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一旦婚事确定,就各自分头准备。
结婚日子由男家择定,还得行传统的礼节如“合日”、“过茶礼”、“送日书”、“开厨”“上楼”、“打楼”
等。结婚前一天,男家要回礼给女家,回礼数为双数,如鸡2只,鹅2只,和合猪肉一块,还有羊、鱼等等。还要准备封
好九种利是钱,如离娘钱、奶妈钱、线面钱、姐妹钱、开面钱、开眉钱、锁头钱、灯钱、木屐钱。 继续阅读
陕西高陵地区丧葬礼俗
丧葬礼俗
本县丧葬礼俗基本沿袭古制。县人崇尚厚养薄葬,不示铺张。丧葬日期多为三日,以土墓为主。墓有单葬墓和合葬
墓,以单葬墓居多。其丧礼程序大体如下:
入殓
入殓分小殓和大殓。小殓是在老人气绝之时为其理发,净身、整容,穿好衣服,烧倒头纸,然后移尸于灵床上,以
帕巾掩面。小殓之后,即恭请乡邻协办丧事,告知亲友前来探丧。大殓是在亲友到齐之后,移尸骨入棺,或口中含钱,
或手提干粮。入棺时,亲友抚棺俱哭,与遗体告别。此后是为成服。 继续阅读
江西婺源奇特的丧葬文化:养尸地
故事发生在在美丽的千年古村段莘,多年以来,村庄一直维持着最为古老的殡葬方式——土葬。伴随土葬的还有一
种奇怪的丧葬方式,名为露天葬。而露天葬的地方有一个听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之地,名为养尸地。
村里有人去世后,如果没有墓地安葬死者,就只能先放在村里旁边的养尸地,任由风吹日晒,等找到了好的墓地后
才能把放死者的棺材迁到新墓地。 继续阅读
莆田的丧葬风俗:引魂
莆田的丧葬风俗—“引魂”,界外人也有称之为”走墓”,“引魂”那是世界上最感人,最有亲情的事。
在家人把逝去的亲人送山入墓之后的当天晚上,就要把逝去的亲人的魂魄给接回来,由于鬼魂之物怕光所以必须是
晚上,午夜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家人们就要准备去接逝者的魂魄回来了。在去之前要准备几样物
品:纸钱、手电筒、逝者生前的衣服(长袖的)、供品、鞭炮、黄豆、香烛之类的。还要尽量选择两条路来走,来时走
一条,去时走另一条。事先要规定好路线,原因是路上鬼魂多撒些钱好走路,一切准备好之后,家里至亲之人就要去接
逝者的魂魄回来了,晚上10点多的时候出发,家里至亲长男或者年龄最大者领路,一路人打着手电筒上山去了,路上禁
止说话说是怕打扰了路上的孤魂野鬼,而对接魂的魂魄搞鬼,所以一路撒纸钱,请求惊扰之处行个方便。 继续阅读
为何丧葬仪式上要用鸡引魂
汉族和中国南方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一个习俗,在丧葬仪式上会用鸡引魂,大部分地方是杀公鸡,部分地方是从家
中抱鸡去坟地后就不管了,这项习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汉代以来墓葬中就有陪葬木鸡,在1958年新疆尼雅遗址
中出土了一座东汉夫妻合葬墓,其中出土了鸡鸣枕,枕头上有:“延年益寿宜子孙的铭文。”
其实不仅是葬礼,对民间法师有了解的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作法总要杀鸡啊!”这种杀鸡祭奠是先秦遗俗,在
《周礼》中就有:“凡祭祀面禳(驱邪除恶)衅,共(供)其鸡牲。”意思是做驱邪祭祀的时候,会用鸡做祭品。 继续阅读
泰国的丧葬习俗
丧葬是与人们相信灵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泰国人相信灵魂的存在,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
生命的终结,而是新一轮生命的开始。在泰国人眼中,丧葬的人类灵魂形式转换的重要过程,再加上鬼神信仰,祖先信
仰等民间信仰,使得泰国人对亡灵产生了敬畏的态度,以及希望能够得到来自祖先的保佑,所以丧葬仪式在泰国人的生
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继续阅读
余姚旧式民间墓葬风俗
建坟是人生信仰回归的安息之所,同当地的民情、民风、民俗相联系,入土为安,叶落归根是一个人最大的心愿。
几千年来,浙东等地,建坟讲究风水和坟地。如出生于浙江奉化的蒋介石,自病故距今已有28年,一直没安葬、安厝在
台北60公里的慈湖,棺木没有入土。这是因为慈湖据说是风水极佳之地,蒋介石极信风水,只是未能回归故乡奉化溪
口,选择慈湖据说是宛如故乡奉化的山水之美,仅作为“安厝”之所,希望有朝一日把安息坟葬在南京紫金山,这是其
本人当年在大陆自己选定中山陵和明孝陵(朱元璋)之间的一块墓地,并且建了一座“正气亭”以为标记,蒋老台湾病
危之机,吩咐日后希望安葬在南京孙中山墓附近,正因为这样,蒋在台湾只能“安厝”,没有入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