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百科

殡葬知识丧葬习俗百科

谈现代生活的养老理念

| 百科

时间在疾速地飞驰着,转眼间曾经青春年少的我们都已两鬓斑白。

据统计,上海的老龄人口已逼近上海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养老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谁来给我们养老?” “我们靠什么养老?”如何高品质养老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根据中国人的习俗,当然是“养儿防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当今不断前进的年代早已过时。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四二一”模式,即便是开放了二胎政策,也不过变成“四二二”模式,甚至比“四二一”更糟。一对青壮年夫妻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二个孩子,能行吗?显然这是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 继续阅读

老殡葬人谈“殡葬暴利”

| 百科

1986年怀柔北京市民政局社会招工,结束了三年兵戎生涯的池国生去到了当时的八宝山人民公墓。一开始他干了近两年挖坑、埋碑的活,“那时候特别简单,就一个坟头,没有墓。有几个临时告别厅,可以让家属告别一下,就直接拉进火化间了。”回忆起早年间从事一线工作的场景,这位已经50多岁的殡葬老兵不禁感慨万分。

他还去火化间当过火化工,“四开的捷克炉,每天火化20-30具遗体,那时候特别辛苦,点个火都可能把人烧伤。后来慢慢有了日本炉、转炉、豪华炉(单体炉)就好多了。”说到豪华炉,池国生的脸上至今还洋溢着骄傲的神色,“好多位大人物都是我亲手火化的”。

池国生从事殡葬的第二个转折点在1996年,殡仪馆要辞退没有正式合同的工人,其中就包括了这位把青春都贡献在了行业的“实在人”。再后来他零零散散干了一些事情,但是由于人脉的局限和经济条件有限,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收获,直到他遇见了钟厂长。“他是我一辈子的恩人,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先后给我介绍了殡仪服务公司和天坛医院的工作。”说到这位雪中送炭的恩人,池国生略显激动。

在殡葬行业浸染、学习多年后,池国生终于在2007年注册了“天堂祥鹤”,成立了自己的殡仪服务公司,并通过十余年的发展成为北京殡仪服务的标杆企业。如今,公司运转成熟,近几年已经全部交由儿子打理。“我已经有3-4年的时间都不太关心并且去管服务公司的事情,儿子会去管,骄傲点说,他还是是很优秀的。”自家这位经营有道的少帅,让他甚是满意,眉间的喜色溢于言表。

池国生觉得自己其实挺懒的,也不是个生意人,乐得当个“甩手掌柜”。但是他才50多岁,忽然觉得自己没事干了,怎么办?那就去做公益吧!这个看似充满善意的决定,对于殡葬人来说又是困难重重……“我们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好事,可是殡仪公司去敬老院,人家老太太会说:你们是不是盼着我早死?”。经过无数次的挫折,池国生“折腾”之心依然不死,又成立了一个公司“临池文化”,用这家公司“隐姓埋名”的做公益。在文化公司运营期间又结识了一个电影演员李仓卯,并参与投资了投资了红色传记电影《马骏》。“我是做生命服务的,这个电影也是追忆老一辈革命家,我觉得应该支持。”

说到殡葬一直以来“暴利”的社会印象,池国生有些愤愤不平也有些无奈。他认为,殡葬行业不管是从办各种手续、租店面、还是招兵买马、服务顾客,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都是其他行业不能比的。“同样的店面,服装店也好,烟酒店也好,房租一年是5万,你要是开殡葬寿衣店,有可能就是十万;人家做的生意都是刚性需求天天宾客盈门,但你看看哪个寿衣店天天有人进去?加上房租又高,人工又不好雇,给人家高工资才有人做;”说到此处池国生显得有些激动“殡葬店24小时一条龙服务,全天候没有人不行,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去世啊!”他特别希望各界媒体不要一到清明为了博眼球就往殡葬行业乱扣帽子,应该多传递正能量的东西,不要让老百姓一提到这个行业就充满怨气。“你看看我们的工作环境,我觉得我们真的很辛苦,干的也是积德行善的事儿,对待遗体可以说比子女都尽心,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得到尊重呢?”

产品的丰富性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很多媒体喜欢拿高消费的例子讲给普通老百姓听,让他们以为所有的产品都不是他们可以负担的,自然就有了死不起、葬不起的歪门邪说。

池国生有一次到赤峰殡仪馆考察逝者礼仪服务产品,包括给逝者SPA、贴面膜、洗澡,当时知道可能用的不是很多,但是包括礼仪服务,都觉得好。在车上就给儿子打电话:“你快点过来”,带着儿子连夜去学习了以后,就拍板从这里引进了服务,效果非常好。

有一次朋友的岳父在一家环境较差的医院去世了,接到自家医院来以后就做了逝者SPA的一系列服务。完了以后家属特别满意,赶忙着去交钱,被池国生阻止了。朋友说不交钱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带着所有服务人员一起吃个饭。席间,这个从来没有服过谁的“老炮”朋友说:“你们服务真的太好了,我就没有想到殡仪服务这人死了还能这样做,我特别服。”每个人都需要仪式感,礼仪服务做到真正的对死者尊敬,家属会感到欣慰。池国生家里现在挂着好几十面锦旗,都是家属发自内心送的,也是通过真诚的服务获得的。

作为一个从事殡葬行业的家族,池国生觉得尊重生命要从珍惜资源开始做起,所以他们的家庭微信群和很多类似于“合家欢”、“全家福”的家庭群不太一样,叫做——“光盘行动”。通过在群里打卡光盘照片来维系家庭群的氛围,这也慢慢成为了一种家庭文化和公司文化。

捡垃圾也是池国生平日里爱做的小事,当然不是收废品卖钱的捡垃圾,而是自觉维护身边环境的那种捡垃圾。有一次在公园锻炼完之后,他看到广场有张黑色的纸特别明显,好多人经过但是谁有没有看一眼。把纸捡起来扔掉以后再看原来的地方心情特别舒畅。从那以后,池国生就体会到了捡垃圾的乐趣,看到了就会捡。

物质上,这位殡葬企业家真的没有太多讲究,但是有关生命的话题总能激发他前所未有的认真。他提到了很多次的“厚养礼葬”而不是“厚养薄葬”。“礼”和“薄”本身是不冲突的,就算是“薄”也应该给与逝者应有的“礼节”、“礼遇”。1988的时候,遗体整容只有富人才做,甚至连寿衣都不穿,还有人直接就用自行车把逝者拖到殡仪馆,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现如今这些能为逝者做到的礼仪,并不需要多昂贵的费用。

行业不受尊重的问题也让池国生很苦恼,但他首先就开始反思: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让社会尊重我们。有一次他受邀参加了一个特别高大上的活动,好多同行都去了。他当时不在北京,为了参加这次活动,特意在当地买了一身衣服和鞋。

今年寒衣节的时候,池国生依然看到满大街都在烧纸。他是理解的,因为这可能就是一种寄托,有人甚至说不烧纸就可能晚上睡不着觉。行业的从业者如果能够正确的去引导,就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事。

深耕行业这么多年,有一点是池国生坚信的:门槛高了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行业问题。随着从业者越来越年轻化、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行业越来越规范,很多乱象会被扼制,这个行业回来越来越好、得到人们的尊敬。

陈平:生不带来,死了可以带走!

| 百科

常言道“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可能是很多人比较遗憾的事吧!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让您这个遗憾变为不遗憾,让您生不带来,死还可以带走。死了怎么能带走呢?

不管您承认不承认,亲人临终前和逝世后的这段时间一般人都是手忙脚乱、大脑秀逗的,就说您自己吧,当你老了、走不动了,您肯定会想:哎呀,我就要Game Over了,谁来送我呢……

于是生前契约闪亮登场。

您这一生也许签过无数的协议、合同,我敢保证这份契约绝对是您签过的最满意的契约,没有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它能提供临终关怀和后事服务,它能按照您的意愿筹备葬礼,甭管是西式的还是中式的,道教的还是佛教的,轻松的还是悲哀的,连您想要的“那边那个宅子”多大面积都能明确下来 ,比您儿子都听话,比您单位都好使!您看您多潇洒,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主,连百年后的事情都安排的妥妥滴,就是不给家人添麻烦。

那么问题来了,您肯定要琢磨,我活着时候给您钱了,等我过去了您跑路耍赖可咋整,我难道还要“回去”找您聊聊嘛?这个担心压根就不存在。首先,您交的钱有70%是交给了第三方的信托公司和金融机构,他们帮忙保管,剩下的30%才交给了殡葬公司,只有按照跟您的约定做完服务后,信托公司才会把那70%划给服务公司,不想履约就想拿到全款?门都没有。

那么问题又来了,您肯定会说,这咋看着像是一款金融理财品呀,您真聪明,生前契约真的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喔,您想吧,这物价涨幅别说墓地了,连猪肉都买不起啦,这还没说未来人工费涨到什么程度呢,您用2019年的价格,买的是20年后的服务和墓地,是不是稳赚不亏少花钱?这不就是货币保值、增值了吗。

总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自驾车的旅行,从出生上车一路观看风景,到最后进站下车,也许再换一辆车重新出发呢。如果没有生前契约,您所有的东西都留在车上了,人家不让你带走,而生前契约呢,您下车了当然可以托付给发行方服务机构帮您带走啊,他们还保证不会给错人了,这多好,所以我说这就是生不带来,死还可以带走啊。

陈平:实践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

| 百科

有人问我,为啥好多学校里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工作之后反而混的不行呢?答案很简单,在校学习和工作中学习是两码事儿。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考个好成绩、拿个好文凭,老师会说这孩子会学习。而工作中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懂得管理、提高能力。什么叫做能力呢?我认为把“学以致用”稍加变动改为“用以致学”,把实践提炼为理论,这就是能力。

公司这次举办健康产业管理研修班,如果我们还用死记硬背的老方法,还抱着结业时考个好成绩、拿个好文凭的想法,就会失去工作中学习的意义,因为成绩不是能力。

有的人概念、定义、方法学了一大堆,不去用于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花拳绣腿,不是自己的;有的人实践经验倒是有一大把,就是不能形成体系,散漫无章,七零八落的说不出个所以然,用到的时候那必然是莽撞蛮干。能力是什么?就是体现在带着工作中的疑惑和问题,在学习中找出正确的解决答案并得到实践的佐证。不敢对自己“动手术”得人能力不会得到提高。

但凡成功的人都是一辈子善于学习的人,我看到很多人无论怎么学习,能力都没有太大的提高,究其原因就是“不善于”。一是片面理解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背书,忽视了对身边榜样的学习模仿,忽略了对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二是思维已成定式、行为已成习惯,不愿或者不敢主动改变。所谓的大彻大悟,首先是脑洞大开,不要受思维定式的束缚,其次是不执着于以往的经验,接下来就是毫不犹豫地把悟到的想法付诸行动,这不是“一条路走到黑”式的蛮干,而是“知行合一”。

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才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而不是考试成绩和文凭。

殡葬是重要的民生工作

| 法规百科

殡葬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在深化改革的几年里,党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殡葬工作,将其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行动、环境综合整治和全域旅游等重大决策部署之中。把握好行业趋势,强化对政策的理解,研究如何把殡葬工作做得更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在当前全国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殡葬改革面临巨大考验。作为实现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重要方面,殡葬行业正在努力改变过去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不学习、不开放、不交流”的固化思维,正在努力做到“开放、共享、融合”,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敞开大门。

近几年来,政府多次颁布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加强了对殡葬行业的管理,促进了殡葬行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了殡葬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生态安葬方式不断多元,文明祭扫方式不断推广,惠民政策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局面。 继续阅读

实例详解!“坡地墓园设计心法”让荒山变宝地……

| 产品企业百科

每一位陵园设计师都绕不过一座山,山是设计师无法回避的命题。

山是殡葬项目的重要载体,一是人们朴素的生命观决定的,人死葬于山林,符合中国“天地合一”的传统思想。二是城市用地紧张,殡葬项目建设选址,是一件既现实又无奈的事情,殡葬的特殊性让项目选址被迫远离城市,进入山林。

项目实地航拍全景图

项目实地航拍全景图

高山成为殡葬项目规划设计中“最亲密的伙伴”。山,横亘在那里,设计师成为外科医生,以笔为刀,给大山来一场精细的手术。高差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它会影响土地利用率,减少出墓率,进一步削减土地价值,同时会影响墓园的整理美感。 继续阅读

我唾弃你的坟墓

| 百科

《我唾弃你的坟墓》是2010年10月8日上映的美国犯罪电影,由史蒂文·R·蒙若尔执导,莎拉·巴特勒、查德·林伯格等主演。该剧讲述美女作家珍妮弗来到宁静的郊外静心写作,被当地几名青年伺机强暴后,珍妮弗进行复仇的故事。

丨基础信息丨

中文名:我唾弃你的坟墓

外文名:I Spit on Your Grave 继续阅读

探究遗体防腐仪态安详毯的佛学意义

| 产品百科

        当人们开始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哲学就出现。关于死亡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希腊的先哲们和中国孔孟夫子都为生命和死亡做过深刻思考,这些朴素的生死观至今仍然被人们信奉。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于死亡认知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深入,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又有着不同死亡思想的需求。索甲仁波切在他的著作《西藏生死书》中说到:身为佛教徒,我把死亡当做是正常的过程,只要我还活在这个地球上,必然会发生死亡这个事实。在我知道逃避不了死亡之后,就看不出有什么好担忧的了。我宁可把死亡看成是衣服穿破了必须换件新的一样,而不是终点。然而死亡还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或怎么死。因此,在死亡真正发生之时,我们有必要做些准备的工作。佛教把生和死看作一面镜子,死亡是生命另一章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继续阅读

大连金普新区发生一起疑似燃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

| 百科

1月25日6时左右,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友谊街道金渤海憬小区公建房附近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轻伤,受伤人员已全部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谭作钧,市长陈绍旺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救治伤员,排查隐患,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市应急、消防、公安、住建等部门及金普新区有关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置。目前,现场明火已扑灭,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来源:大连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