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牧
在近些年的改革中,大都注重硬件的改造,从设施的完善到追求设施的环保化、园林化、人性化,但却很少关注到殡葬内涵上的改革。而内涵上的改革和改进的目标一是增加公众的满意度。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认清殡葬的本质,殡葬服务的核心技术和殡葬服务的文化内涵。应当认识到殡葬的核心目的不是文化的传播,而是满足人们对消解哀伤的需求,其核心技术是仪式方法,进而通过殡葬仪式来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和尚祖文化。 继续阅读
分类目录归档:产品
公众满意度提升途径之三:孝道精神与现代丧葬
作者:李 牧
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反映到殡葬活动中,孝道思想将亲情巧妙地与历史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人们自律的形成,要为祖先争光的观念又促进人们拼搏奋进精神的形成。但也应当看到,孝道文化中也有维护等级制度的糟粕。所以,对待孝道思想,我们应当科学地认识、科学地对待,按照扬弃的原则,实现古为今用的目的。 继续阅读
公众满意度提升途径之二:葬礼中的仪式规则
作者:李 牧
现代殡葬活动的内容可划分为两大类:科学技术类和仪式类。科学技术类包括遗体的防腐、消毒、冷藏、运输、火化等。而其他殡葬活动主要是仪式。对以仪式为主的殡葬活动,可称之为葬礼。葬礼的仪式既可以传承文化,也可以消解丧属的负面心理。但仪式是有规则的,一个成功的葬礼必须符合仪式的规则,不符合仪式规则,葬礼的意义也不会显现出来。在当代,仪式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很多研究成果都可直接应用于葬礼服务之中。 继续阅读
谈互联网在殡葬服务升级中的应用
一、殡葬服务应与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相匹配,亟待升级。
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2亿,且以每年16.5%的增速攀升,已经是名符其实的老龄化国家。在这样一个老龄化大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去世,殡葬成为了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 继续阅读
线上代客祭扫不是疫情产物,已是服务常态
今年清明节由于疫情的原因,为了防止聚众传染的风险,各地政府发出禁止清明到现场祭扫的通知。空间虽然被隔断,但是却隔不了人们对于亲人的思念和凭吊,于是原来每年清明前各园区拥堵几里地的状况场景,变成了如今各种线上代客祭扫的爆款现象,之前被业内认为触网无缘的殡葬行业,如今正在被客户从线上逐渐接受。 继续阅读
“生命美学”艺术展开幕 来罗浮净土体验一场别样文化之旅 备选:文化旅游新晋打卡地 罗浮净土“生命美学”艺术展C位出道
近两年,随着游客对旅游文化含量要求的提升,简单“打卡式”的旅游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文化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持续走热。
在众多文化旅游圣地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罗浮净土人文纪念园,正凭借其集旅游、禅修、酒店、纪念园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人文体验区的独特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5月13日,在罗浮净土园区举办的“生命美学”艺术展,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及园区清幽雅致的自然人文景观,也让罗浮净土成为文化旅游新晋打卡地。 继续阅读
广东惠州罗浮净土艺术展:一场人文与艺术的碰撞 备选:传承一种文化,留下一抹情怀——罗浮山“延祥长卷”首展亮相
在我国的南疆,有着这样一片区域,绿树茂密、风光旖旎。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底蕴深厚的文化,它是我国文化中非常耀眼的一颗明珠,让我国的文化更加的精深博大,这就是岭南文化。
在岭南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中,艺术作为一种特殊载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正如2019年5月13日,在广东惠州罗浮净土举办的“生命美学”艺术展所展出的还原延祥寺历史风貌的《延祥之寺重修缘起图》(以下简称延祥长卷),便是用艺术的方式展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用绘画再现古寺历史风貌
罗浮山“生命美学”艺术展,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主办,泰康之家·粤园、罗浮净土联合承办。延祥长卷作为艺术展的主要展品,也是首次在众人面前正式亮相。
据了解,延祥长卷是由广东罗浮净土人文纪念园为了传承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文化,特别邀请中国当代著名工笔画家纪淑文、邱皓、邱月母女三人,精心合力创作绘制而成。画卷细致刻画了葛洪炼丹、景泰建寺、卓锡涌泉、卧虎听经、怀迪赴京、楞严传世等18个延祥寺的经典故事。 继续阅读
实例详解!“坡地墓园设计心法”让荒山变宝地……
每一位陵园设计师都绕不过一座山,山是设计师无法回避的命题。
山是殡葬项目的重要载体,一是人们朴素的生命观决定的,人死葬于山林,符合中国“天地合一”的传统思想。二是城市用地紧张,殡葬项目建设选址,是一件既现实又无奈的事情,殡葬的特殊性让项目选址被迫远离城市,进入山林。
高山成为殡葬项目规划设计中“最亲密的伙伴”。山,横亘在那里,设计师成为外科医生,以笔为刀,给大山来一场精细的手术。高差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它会影响土地利用率,减少出墓率,进一步削减土地价值,同时会影响墓园的整理美感。 继续阅读
探究遗体防腐仪态安详毯的佛学意义
当人们开始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哲学就出现。关于死亡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希腊的先哲们和中国孔孟夫子都为生命和死亡做过深刻思考,这些朴素的生死观至今仍然被人们信奉。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于死亡认知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深入,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又有着不同死亡思想的需求。索甲仁波切在他的著作《西藏生死书》中说到:身为佛教徒,我把死亡当做是正常的过程,只要我还活在这个地球上,必然会发生死亡这个事实。在我知道逃避不了死亡之后,就看不出有什么好担忧的了。我宁可把死亡看成是衣服穿破了必须换件新的一样,而不是终点。然而死亡还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或怎么死。因此,在死亡真正发生之时,我们有必要做些准备的工作。佛教把生和死看作一面镜子,死亡是生命另一章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继续阅读
科比追悼会纪念品被禁止拍卖
2020年2月初,科比的追悼会在斯台普斯球馆举行。结束之后,追悼会现场派发的一些科比纪念品已经在网上被拍出高价,从门票到纪念册,一些纪念品的要价已经达到几千美金。
2月27日,有球迷将参加科比和女儿Gigi追悼会获得的纪念品放在eBay上拍卖,包括门票以及纪念册。但追悼会门票是随机抽取售卖,球迷花24.02美元或者224美元就能获得。
在追悼会上,到场的球迷会收到免费赠送的科比纪念品,其中包括印有科比和Gigi图案的T恤、画册,以及”KB”字样的胸章。一位卖家却以2025美元价格卖出了赠送的纪念T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