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0 年七月

永顺县殡葬管理办法(试行)

| 法规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 据 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湖南省实施〈殡葬管理条例〉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4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办发〔2014〕26号)《中共湘西州委办公室转发〈州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州办发电〔2017〕11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继续阅读

知名女演员因癌症去世

| 讣闻

7月16日,著名影视服装设计师、资深演员李建群因癌症不幸去世,享年63岁。她曾因出演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容妃”一角被广大观众熟知,事实上,她还是该剧的服装设计,曾获金鸡奖最佳服装奖。17日午后,悲讯传来,众多业内人士和电视观众表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2019年10月,李建群因多发性肿瘤入院化疗,今年4月底在武汉完成了肿瘤切除手术。尽管病痛缠身,她仍经常在微博上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称自己会积极应对癌症。因为外表和气质颇有古韵,进入影视圈之后,李建群在从事幕后工作的同时也开始接演一些角色,以古典端正的美人形象居多,早期如1986年电视剧《聊斋》之《鹦鹉奇缘》中的温氏。

赖宝心梗去世,五年前曾在《鲁豫有约》自曝:想要轻生,一了百了

| 讣闻

真的是天妒英才,一个有趣的灵魂又离我们而去,一时间许许多多的网友都觉得愕然,表示难以接受。我也对此深感哀痛和惋惜,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却一去不复返了,可谓是英年早逝。也许有的人不认识赖宝,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他其实在《今晚80脱口秀》早期并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在幕后负责段子的段子手。光鲜亮丽的舞台背后,又有多多少像赖宝一样的不为人知的辛勤劳作者。大家都知道段子不能抄,必须要自己写,不能普通没有新意而且还要带有包袱。如此多的条件因素限制就知道写段子,特别是写好的段子是多么的不容易,要如何的绞尽脑汁,才能给观众朋友带来欢声笑语。兢兢业业的赖宝就是太累了,他太想带给大家好的作品了,他也太想给到家人更好的的生活了。各种无形的压力,压的这位风华正茂的文学青年喘不过气来。在他前一个星期的社交微博他也表示自己太累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人感到莫名的心酸!7.19日深夜《今晚80后脱口秀》核心成员、段子手赖宝因心梗去世。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 法规

豫政办〔2019〕5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 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实施方 案》,加强公墓、骨灰堂(塔、墙)等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管理 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继续阅读

清明节各地习俗揭秘

| 百科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各地习俗

大中华地区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四川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香港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中共执政之后守护深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1950年至1970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抄黄牛票的情况。

近数十年,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有人相信“火烧旺地”的风水说法,放火烧杂草,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林大火,备受社会关注。2007年更有团体要发动“清明无山火誓师大会”,呼吁市民勿再放火除杂草。

台湾

在台湾,民众由于不同的祖籍与族群(福建泉州闽南人、漳州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等),扫墓日期迥异,民众并不一定会在这一天扫墓(例如客家人春节开始即可扫墓,不少漳州人则流行在上巳节扫墓。)

自从政府将“清明节”订为国定假日“民族扫墓节”放假一天后,许多工作忙碌颇需假期的现代人方可配合;使得愈来愈多依其祖俗,本非于清明节扫墓者,改选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扫墓遂在台湾流行。

琉球

琉球人会在清明节祭祖扫墓,拜祭完毕后家族会在祖先墓前一起分享祭祖的食物。

其他

新加坡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侨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公墓),盖大伯公(土地神)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不过,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自19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并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坐满一、两辆小货车浩浩荡荡去扫墓,大多先祭祀土地神。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压上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当场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会准备五牲祭拜祖先,当中少不了蛤、螃蟹、鸡、鸭等。祭拜完毕便当场剥蛤吃,然后把蛤壳丢在坟前,表示子孙已来扫过墓。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一二十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祖籍海南的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屋(家乡)做清明不?”

路引——丧葬通关文牒

| 百科

人去世以后,由黑白无常锁魂进入阴间,先押送至当庄土地庙,等待土地禀告城隍,城隍爷签发路引,才能正式进入阴间路程,一路上要经过鬼门关、奈何桥、望乡台、黄泉路等地,之后正式进入阎王殿,经过十殿阎王的审判,才能进入下一个轮回。今天说说东北丧葬习俗中路引——通关文牒的一些说道。

一、路引的来历。

明朝年间有这样一项规定: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政府部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路引另一说起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丞相魏征梦斩泾河老龙,唐太宗李世民受到牵连而被阎罗王传讯到了地府,当阎罗王问明情况后,知道李世民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不但文韬武略,而且安邦定国,创造了唐朝开元盛世局面即“贞观之治”。于是决定放李世民还阳。临行前,阴天子委托阳天子把鬼国护照“路引”带回阳间,发给善臣善民,使他们死后凭此路引进入鬼国首都——酆都,可以免受地狱众鬼欺凌和刑罚折磨。所以自唐以后,路引就象圣物一样被流传了下来,从无变动。所以这种路引只有好人才能买到,作恶的人是买不到的。以前来酆都旅游的人都要为家里的老人买一份路引回去,以表示自己的孝心。因此,以前酆都城里的路引非常流行,很多人就靠卖路引为生,使得酆都鬼城名声远扬。

二、路引的分类。

1、佛教路引。佛教路引以“九华山路引”最为著名,是佛教信徒往生西方的凭据。由地藏王菩萨签发路引,接引并超度亡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路引之上写清亡人名讳及其生前住址,并写清亡人往生西方随带物品。

2、道教路引。道教路引以丰都天子大帝为首,灵宝大法司签发路引。说明由北斗星君勾其寿算,北斗星君下照,亡人灵魂赴往阴曹。路引上写清亡人名讳及其生前住址,驾鹤西游随身携带金银财宝等等。

3、民间路引。民间路引以当庄土地本方城隍为签发人,比道教路引更为详细,写明亡人大梦归西身升极乐黄金入柜,意思就是人去死了,千秋一大梦,灵魂超升,尸体装殓。路引之上同样需要记载亡人名讳及其生前住址,以及驾鹤西游所携带的金银细软盘缠。

4、送钱表文。民间在过年过节,会祭祀祖先,不能回去上坟的人,则在十字路口烧纸,以表祭拜,在十字路口烧纸,需要一张送钱表文,也称送钱路引。写明备下多少金银财宝供某某灵魂收执享用。

三、路引的使用及流程。

在东北丧葬中,路引通常由阴阳先生开具,在当庄土地庙前焚化,这个过程被称作“送行”或“送盘缠”。东北丧葬中,男子烧马,女子烧牛,各有含义,另配备其他纸扎祭祀用品等等。在土地庙上,要进行报庙,给亡人梳头洗脸,为纸牛或纸马开光开绊,宣读路引,亡人儿女为亡人指明路等等环节,然后才能进行焚化。

 

土家族丧葬习俗—跳丧

| 百科

丧礼,属人生礼仪中的大礼。丧礼的基础是后代的爱亲、思亲和孝亲情结的极终表达。同世界上一切民族的丧俗所表达的极终意义一样,土家族的丧葬习俗也是最能代表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形式之一。
亲人去世,邻里齐聚,唱丧歌,打丧鼓,追祀亡灵,歌舞以祭,人们习称之为跳“撒尔嗬”,这是以丧歌中的“撒尔嗬”衬词而得名。在土家族,人们则直称之为“跳丧”。同时,除“跳丧”以外,还有“坐夜”。跳丧与坐夜的共同点在于都以“击鼓以兴哀”,不同点在于跳丧既歌且舞,而坐夜歌而不舞。但总的来说,都不离爱亲、思亲和孝亲的意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