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丧葬习俗(一)

| 百科

藏区的丧葬礼俗有较多的讲究及类型,在藏族当地的习俗有哪些呢?关于藏族丧葬习俗禁忌又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藏族丧葬习俗讲究藏族的丧葬习俗比较特别,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这五种,并且等级森严,界限分明。采用哪种葬仪,同时也主要取决于喇嘛的占卜。 塔葬 贤能大德圆寂后的一种高贵葬仪。有名望的活佛圆寂后,除大规模地诵经作法以外,要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樟脑水、藏红花水等冲洗肠胃,用樟脑水、藏红花水等擦拭尸体表面,然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置于灵塔之中,将遗体保留下来。 继续阅读

陕北丧葬文化礼节

| 百科

陕北丧葬习俗方式陕北地处偏远,改革开放之前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保存了非常古老的以汉民族风俗习惯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古老民俗,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汉民族与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活化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状况的大幅度改善以及区内外人口的大量流动,陕北民俗的原生形态正因现代元素的融入而迅速改变着。从目前陕北的丧葬习俗来看,虽然礼节仪式简化了许多,但主要的礼节仪式依然保存着,从中体现的孝亲特色依然十分明显。 一、葬具 陕北从城市到乡村,至今仍然盛行土葬。木质棺材是陕北汉族居民的主要葬具,按照当地风俗,棺木用料,柏木为上,松木为中,槐木、榆木、杨木、柳木为次。旧时的棺材不涂漆,可以用核桃仁磨制出木料本身的自然花纹,现在大多在棺材外部髹漆绘彩。据学者研究,这种葬具装饰形式可以上溯到东周时期。棺木板的薄厚、页数的多少非常考究,棺木板越厚越好,页数则越少越好。 寿衣,是装殓死者的衣服,要在老人去世前准备好。寿衣用料按照传统习俗要用有“寿”字的丝绸,品种包括衬衣裤、棉衣裤、夹衣裤、袍子等,要里外全新,不缀金属扣子,只缀布带或布纽扣。颜色有红、褐、粉红、紫、兰、绿、黄色等,寿衣里子要红色,不能用黑色,意即后世红红火火。不穿带毛皮的,否则,下一世会转牲畜。不穿半杉半裤,否则,家中会出“半吊子”。现在也有穿日常生活服装的。男性头戴圆顶硬瓜壳帽,头枕鸡式枕,脚穿蓝色绣花鞋。除了寿衣外,还要给老人准备被褥,被褥是红色的。 二、葬礼程序 陕北汉族葬礼隆重,大致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1、入殓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也称入殓,分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死者穿衣。当地民俗认为,老人去世时,儿女都要赶到跟前。老人断气前,儿女要给他或她净身、理发、剪指甲,然后穿寿衣。净身是用清水及毛巾从头部开始洗到脚下,浑身洗干净。寿衣必须在老人断气前穿好,民俗认为,人的灵魂走的时候穿什么,以后就一直穿什么。 大殓就是把尸体放入棺内。按照当地民俗,老人不能去世在炕上,而要去世在一个能移动的木板上,最好是棺木盖上。因此,去世前要将棺木盖搬到家中,在老人去世前将寿衣穿好,头前脚后,平平正正地平卧在棺木盖上。不管什么时候去世,天黑前一定要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死者仰身直肢,随殓的物品,一般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四周用谷草、麻纸等充实。 2、殡 殡,就是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按照陕北丧俗,灵柩的停放时间各地不同,少则3日,多则几十日甚或几个月,由奔丧者决定。 (1)着丧服 在殡期,孝子必须着丧服。丧服用白色棉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按照当地习俗,儿子、媳妇、女儿、侄儿须戴重孝。子女的孝服由长衫、长裤与帽子组成,腰间还要系上一根由麻搓成的麻绳,称“麻辫”。只有孝子、孝女系麻辫,正所谓披麻戴孝。有的地方孝帽前用白纱蒙面,两耳坠棉花球,以表示孝子们不看不听其事,一心守孝。侄女、侄女女婿、外孙女及其女婿、孙女及其女婿、孙子及其媳妇、外甥等均不穿长裤。女婿、侄女女婿、外孙女婿、孙女婿都由孝子出资送1.5-2米的布匹,女婿、侄女女婿是深蓝色的,外孙女婿是绿色的,孙女婿是红色的,均系在腰间,称“腰孝”;过去,依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孝布的尺寸是有严格规定的,亲者用料最多,疏者用料依次递减。 (2)哭丧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按照当地民俗,死者断气后要哭,死者去世后的当晚与第二天晚上,要举行送灯仪式,孝子孝女要哭,亲朋好友吊唁时,只要有人哭,孝女、孝妇要陪哭,出殡时孝子、孝女、孝妇要哭。子女哭悼要悲痛欲绝,直到有人劝慰才停止。 (3)过三天 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或“送三”。死者去世的第一、二晚,要送灯,孝子们一直要送到庙上。第三天早晨天不亮,孝子们要在十字路口焚烧用纸制作的骡子与马童,以供死者上路时用。民俗认为,这样的仪式举行以后,死者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阳间。 (4)烧纸钱 纸钱是中国古代祭祀时用以礼鬼神和葬礼及扫墓时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币”之一,是用木槌和铁制的钱模,把外圆内方的钱形打在毛纸上。纸钱的产生,源于古人笃信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死去的亲人在阴间也要有钱花。有的研究者认为,纸钱之俗早在汉代就有了,开始时只是随葬用纸钱,魏晋以后,人们普遍改为以纸钱祭灵,此俗一直沿习至今。 (5)出殡 在陕北,出殡一般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 出殡前要烧纸火,将纸火匠人手工制作的一个院落拼接,放置到大门外的十字路口焚烧,院落通常是二、三层楼组成的四合院,正房有“七间”“五间”等规格,院落里有摇钱树,房间里备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有佣人、汽车等,各种食材如油、盐、酱、醋、大米、小米、白面,各种豆类,水等,需放置在一个小的容器里,过去用鸡蛋壳,现在一般用果冻壳。。大门外有影壁。纸火的制作,可谓对死者的衣、食、住、行诸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动灵前,孝子们要到灵堂前,等阴阳先生打开棺材盖,为死者开脸,一般是用一块纸巾蘸上黄油,清洗死者脸部。此后,要封住棺材,直到下葬不再揭开棺材盖。然后,孝子们烧纸叩拜,祭奠完毕后,用绳索捆绑棺木,有的还要在棺木盖上绑一只老公鸡,俗称“引魂鸡”,到坟地等棺木下葬后放走。孝子必须跟着灵车到墓地。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 3、葬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 在陕北,传统墓葬是竖穴土坑,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除竖穴土坑外,可在竖穴土坑表面用砖砌筑,这种形式叫建仓子,并用大石板盖顶;也可券葬,即做两个相通的拱形顶的墓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将衣饭罐放置到墓坑壁上的窟龛里,点亮长明灯。在鼓乐与哀哭的混合声中将棺木徐徐沉到墓坑,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然后,盖好预先准备好的盖板,将挖墓坑时由长子挖的第一铁锨土撒到棺材盖上,然后封土起堆,插上引魂干,摆好墓门石。墓门石由三块砖垒成,两块插入地下,一块盖顶,但盖顶砖要等到第二天天蒙蒙亮,等飞禽飞过由孝子盖上。 到了墓地,要烧花圈与匾,并在火堆上用清油炸些年糕等,为死者“安锅”。 葬礼以后,有禅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从死者去世后之日算起,计算七个七,出殡后每逢七都要到墓地祭奠,称过七,直到七个七,称尽七,为大祭七,孝女都来祭奠。如果过七那天正好在初七、十七、二十七(有的地方还有初八、十八、二十八),称犯七,据说是死者的灵魂有难,要在从家里到墓地的路上插上小白旗,以解此忌。据史料记载,禅七是一种佛教化丧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到唐代更盛,沿袭至今。佛教认为,在人死与生之间另有一个”中阴身”阶段,”中阴身”如童子之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天为一期。如果七天内仍然没有寻求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天,到每七天为止,必生一处,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之间,隔七必须举行超度,并设各种食品烧纸钱、祭奠,以免死者在阴间挨饿、缺钱花。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一百天和一周年也要进行大祭。 三、陕北丧俗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孝悌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具普遍性的伦理模式与最高道德价值,是各种道德的根本。自古以来,衡量“孝”的普遍标准,主要是看子女对父母“生养死葬”的态度。在陕北,不管子女对父母生前是否孝敬,民俗对丧葬礼仪的要求非常严格,孝亲的特色贯穿在丧葬礼仪的始终。从陕北丧葬习俗来看,这种孝亲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表现子女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从哭丧、制作花圈与匾额、搭建灵棚及各种祭奠活动、居丧期间的各种禁忌(不能穿红戴绿、不理发、不剪指甲等),都表现出孝子孝女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通过这些活动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第二,表现子女对父母来世的关爱。从葬具的准备、入殓必须注重的细节、过三天帮助死者灵魂升天、烧纸钱及将纸灰归葬、精心制作墓穴,到烧纸火为死者准备好在另一个世界的衣食住行的各种设施及一切生活必需品、备好衣饭罐、点亮长明灯以及做七、百日、周年的祭奠,无不表现子女对父母来世的关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帮助父母灵魂顺利升天并早日转世、为父母备好在来世生活的一切所需。

陕北丧葬习俗

| 百科

在中国民间的丧葬是有很多讲究的,不同的地区都有着当地的一些丧葬习俗。那么在陕北当地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陕北丧葬习俗有哪些陕北人生于黄土,长于黄土,最后又要魂归黄土,即“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守气 人都有一死。陕北人把人死了不说死,认为说“死”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也不文明。陕北人把老年人死了说“老了”;中年人死说“殁了”;小孩死了说“撂了”。 百善孝为先。在老人上了年纪,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们往往轮番侍侯,对老人进行细致入微的照顾,称为“养老”。父母老人一旦有病,儿女就不出远门,在家劳动照顾老人。 继续阅读

回族的丧葬习俗

| 百科

“回族”是中国地区分布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回族当地很讲究丧葬习俗。关于回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回族简介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继续阅读

徐纯性同志逝世

| 讣闻

徐纯性同志(原名赵安国,曾用名赵安,笔名沙帆)1923年3月出生于山西省盂县。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41年3月进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194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1月兼任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1985年6月,徐纯性同志任政协河北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88年4月任政协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91年9月兼任省社科联名誉主席。徐纯性同志是河北省第五届、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北日报讯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第五届、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徐纯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5日10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安庆市殡葬管理办法

| 法规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8号)和《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5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工作。 继续阅读

徐玉麟同志逝世

| 讣闻

徐玉麟,1942年11月生于浙江省慈溪。1964年北京林学院经济与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管理局计划处工作,历任技术员、副处长。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9月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徐玉麟同志,于2020年2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徐玉麟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遵义市殡葬管理办法(2014.10.10)

| 法规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规范殡葬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继续阅读

田光涛同志逝世

| 讣闻

田光涛,原名程骥,河南清丰人,1921年5月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第四野战军南下,担任冀南三地委员会副书记,长沙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52年至1966年,历任交通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副司长、代司长,交通部华东区海运管理局党委副书记,上海港务局党委书记、代局长。1966年至1984年,历任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副总经理。1985年后,历任农工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代理秘书长。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优秀领导人,我国外经贸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原国家人事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田光涛同志,因病于2020年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田光涛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郑普堂同志逝世

| 讣闻

郑普堂同志,1918年9月出生,河南滑县人,1936年3月参加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滑县第九区、十八区区委书记,河南省城市设计院主任,河南省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3年12月离休。享受正省(部)级单项待遇。原河南省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郑普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5月13日在郑州逝世,享年1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