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骏同志逝世

| 讣闻

杨维骏同志,男,汉族,云南昆明人,1922年3月出生,1945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0年9月起,先后在云南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文法学院政治系读书,其间担任云南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45年1月加入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1980年3月起,历任民盟云南省委员会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副主委,政协云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1985年9月起,先后担任政协云南省第五届、六届委员会副主席。1997年10月离休。政协云南省第五届、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员会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副主委,离休干部杨维骏同志(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6月9日18时3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8岁。在杨维骏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形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丧葬文化之献饭篇

| 百科

献饭,是在逝者将要安葬的前夜,在主祭人的主持下,逝者家族宗人的最后一次家祭活动—-这是关中中部的一种民俗。

说是家祭,其实是在主人家的院子或者门外设置的灵堂前进行。首先由主祭人发号施令“乐队奏哀乐,孝子化纸”,乐队启奏,站在诸暨人对面下位的帮助主祭的人便开始化纸,主祭人接着命令道“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男女孝子贤孙们便齐刷刷按照命令节奏跪着叩头。接下来是主祭人命令乐队登台献艺表演,乐队中的便有人出场,或唢呐、或长号、或击鼓、或鸣金,都是哀伤之音,悲催之调,但表演手法绝对是超高的。第三项就是献饭,由主祭人开始传递香蜡纸表鲜果等,一般的依次是:香支(两个一组)三次、点燃的蜡烛两根、冥币纸一沓(二三张为一沓)、阴阳水一杯、时令鲜水果八盘,主祭人将上述祭品逐一传递给男殡主(哦,有必要交代一下,在开始传递前,男女孝子们在灵堂前围成一个椭圆,男女孝子按照与逝者亲缘关系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从灵堂前跪位下去,男孝子在左列,女孝子在右列),男殡主双手接住后,在胸前做虔诚地作揖状,然后向下传,所有孝子都是同一个动作,最后又女殡主作揖祭拜完后传递给帮助主祭的人,摆放在祭桌上。接着又是化纸,献茶、献十碗饭,形式同前,不赘述。

十碗饭是有讲究的,碗是选有的一般中型碗,里边有实物装饰,碗口用红纸蒙起来,上边再用花形装饰,或者是寿星老头、老太打扮,孝子们祭拜作揖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和寿星老面对面,在传递接碗时就要注意观察,便用手转动碗的方向调节。

献完十碗饭,主祭人宣布乐队再次灵前奏乐劝饭。其用意就是劝逝者下凡用膳。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丧葬祭祀文化也在不断地衍生变化,比如开场加入报录“一通鼓、二鸣号、三鸣金”等十个环节的表演,显得逝者似乎已经从仙境飘然而来似地。

献饭已毕,便是祭奠。“三跪九叩首”、“三十六奠”、“七十二奠”,等等,就看孝子们表演了,当然最简单的就是叩三个头的礼仪。现在还有更简单的,那就是三鞠躬礼,但是在丧葬文化中,“鞠躬”一词叫叩首,而不叫“ju gong ”,鞠躬使用在婚嫁的习俗中,如同婚嫁时的“鞠躬”不能念成丧葬时的同一动作“kou shou ”一样。

中华文化的精深是由于其地缘的多样性引起的,“十里乡俗不同”便是这一道理。录下故乡的文化,在于告诫自己:我是怀有乡土遗风的粗俗之人。

石家庄市殡葬管理条例

| 法规

1997年4月24日石家庄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7年10月25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1999年2月26日石家庄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
1999年4月2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石家庄市为了加强殡葬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本条例自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继续阅读

灵位牌的由来竟然是这样一段故事

| 百科

,莆仙方言称为“高生牌”(取高空生存”之意,谓天堂在高处)。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颇为动人的民间传说呢!
传说有一个后生颇为不孝,在村里口碑很不好,他母亲对他自然也是噤若寒蝉!
有一天,这个后生在田里劳作,他母亲去送饭,后生看见母亲走来,他连“裤脚”(即裤管)都未卷起便向母亲跑去…… 继续阅读

花垣县举办社会组织殡葬政策解读培训班

| 要闻

为进一步探索殡葬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作用。近日,花垣县社会组织殡葬改革政策解读培训班在县民政局开班。培训方为县殡改办,培训对象为县社会组织办、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及50家社会组织等相关单位负责人。 继续阅读

世界丧葬礼仪拾零

| 百科

冰 葬
这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葬俗。老人患病后不愿成为家庭的累赘,当他们预感到死神将要来临时,就对儿子说,自己年老困倦,想要睡觉,需要一张兽皮,儿子会意,即准备一个冰洞,让父亲躺进去,用兽皮盖好,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父便安然死去。五天以后,儿子需在冰洞上方挖一小孔,认为这样父亲的灵魂便可离开冰洞,升入天堂。

戴帽悼亡
戴帽悼亡这是古巴热那河流域居部分定俗。在当地,不论男女,平对任凭刮风下雨,一概不戴帽子;如果家中亲人世,则戴帽一星期丧示悼念。

架船天葬
是大洋洲新爱尔丝岛钦达须地区通行的葬礼。当地居民曲弗仪“天葬”与“水葬”结合起来,人死以后,尸体被加以装饰,放到一只小船之中,然后,人将这只盛尸船架在树权上,实行天葬。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尸体便光合腐化。别人把剩下的骨骸,或者收集起来埋入地下,或者分散到家中,或者分散到森林之中。

洞 葬
马里多贡族的丧俗。多贡人世居山区,其村落的某一处山岩项端要建有用石块垒成的小型尖塔,塔旁是一深不可测的山洞,用以安葬死去的人的尸体。多贡人对去世者要举行洞葬仪式。亲友乡邻攀上垒有小塔的山顶,并用绳子把尸体拽上去再吊入安放死者的山;:达时”洞葬”就完成了,既不盖土,也不火焚。

葬礼 婚礼
法国萨芜华有罗阿勒镇的婚俗中必须举行葬礼。该镇青年男女的婚姻须得到双方家中的同意。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中举行;男方家长在订婚宴上要当众赠给未婚新娘戒指或珠宝。女方在婚前要把嫁妆送到公婆家中,婚后要与公婆一起生活,不另立门户。婚礼通常在饭店举行,酒宴席旁摆有棺材—口,宾主互相碰杯痛饮,欢声笑语不断。宴会结束,奏起哀乐,点燃昏暗摇动的蜡烛,举行安魂祈祷仪式。
仪式结束,新郎新娘走在棺材之旁放引魂,宾客在后尾随,前往河边送葬。队伍来到两边将棺材扔进河中,或是将馆材埋在田地的土穴里;以示童年的结束或是表示与单身生活告别,继而再正式举行婚礼。

一墓两碑
是美国阿米族人的葬俗。人们平时穿一身黑色衣服,而死后却全身换上白色衣服。死者在家里停放三天后才埋莽。坟墓上立两块石碑,一大一小,大的立在头部,小的立在足部。

死前忏悔
墨西哥阿斯特克族习俗。老人在离开人世前,要向祭司忏悔,把自己一生中所犯过失甚至罪恶全部都说来,求得神的宽恕。平民百姓要到祭司家忏梅,上层人物在自家忏悔,忏悔的日子越接近死期越好,忏悔前,忏悔者把香料入炉中,并用手指触地,表示向火神大地宣誓,接着开始叙自己的一生,交代自己所犯一切过失。忏侮完毕,祭司要对忏悔者进行惩罚,用尖尖的木刺刺穿他的舌头,有时木刺多达八十根,忏悔仪式过后,忏侮者如释重负,不再担心死后受到惩罚,可安心等待死亡了。

绝尸葬
这是大洋洲圣克里斯托巴尔岛、加译尔半岛居民的葬俗。当地人认为死人的精灵会在村中游荡、作祟;因而,人死后,举行过葬仪准备下葬的时候,要将尸体加以捆绑。有的是用绳子把死者脚指缠使,也有的是用席子把尸体包裹扎缚,然后,再埋入墓穴。认为这样死人的精灵就很难出来扰乱村民的生活。

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2012修正)

| 法规
效力级别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
发布日期2012-03-31
实施日期2008-08-10
发布机关呼和浩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1998年7月8日呼和浩特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1999年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2007年12月20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   2008年5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根据2012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批准《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决议修正 继续阅读